616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竞技 >大秦帝国风云 > 52、血战尧山(9)

52、血战尧山(9)(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张唐、辛胜在秦军的军衔都比孟琨要高的多,他们分别担任十级、十一级的左右庶长,而孟琨尽管是君王的老师,可他只是个七级的公大夫,官小的更想立功!

张唐:“来年开春,赵国必将发起反攻,届时我们必会遭到来自太行山东西两线敌军的攻击。能不能守住关隘,很不好说呀!”

辛胜附合:“天气虽然冷了,但还没有到滴水成冰的时节,况且军士的棉衣、棉帽、厚靴我们也提前准备好了。目前,我们兵精粮足,斗志高昂,而赵国兵马经历大败,正是士气低迷。古人说举兵要急疾捷先、兵贵神速。我看,吾等不能让赵国再安稳数月光景,养足了精神再来打我们。所以,吾支持宜行扫清井陉关附近的赵国屯兵城邑、运输粮草通道,以便于支撑井陉关防御,并威慑龟缩在晋北和雁门的赵**马。”

孟琨起初倒是有些担心:“吾等东出井陉、攻入赵国腹地,万一李牧军闻风奔袭咱们后路怎么办?那还能回来吗?”

伊岐山顶上修建有祭奠尧帝的祠宫,山下还修筑有供奉中华民族的始祖伏羲和女娲的庙宇和祠堂。传说女娲是上古时代在华胥国之人、伏羲之妹,传说女娲与伏羲兄妹相婚,教人民结网渔猎,占卜八卦,并建立了婚姻制度。她制造了一种叫笙簧的乐器,于是人们又奉女娲是音乐鼻祖之一。

至于神话传说就玄乎多了:说伏羲女娲都是人首蛇身,他在伏羲去世之后代替伏羲统治部众,“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延烧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苍天补,四极正;**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留下了女娲补天的著名神话故事。

还有的更炫一些:共工头触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维缺。女娲乃炼五色石以补天,断鳌足以立四极,聚芦灰以止滔水,以济冀州。

甚至还有女娲创造人类的神话故事即“抟土造人”:女娲取了一些黄土,掺些清水和泥巴,然后用水照着自己的形象捏了一个小人。往地下一放,这小人竟然活了。围着女娲又唱又跳。女娲又继续用手揉和掺了水的黄泥,造了许多男男女女。最后为省事索性她拿起一根草绳子。蘸上泥浆一甩,泥点溅落成了小人。自此,女娲手捏的人高贵、泥点变的人低贱。

现在有好事的人根据《山海经.大荒西经》一句无稽之谈的记载:“(中原)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考证出共工当年撞倒的不周山也许是帕米尔高原的山脉或昆仑山、贺兰山、天山、阿尔泰山等等。其实根据西北海的记载,非巴尔喀什湖即是里海,不周山倒更应当是黑海、里海之间横亘、两头入海的高加索山脉!

所以。我们要追溯华夏民族的起源,眼光就决不能仅仅局限于现在的中华版图。史载黄帝帝共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十四人被分封得姓。这十四人共得到十二个姓,它们是: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而少昊、颛顼、帝喾、唐尧、以及夏朝、商朝、周朝的君主都是黄帝的子孙,这些后裔大都在黄帝到尧、舜、禹时期都已独立脱离黄帝母族,建立了大批的氏族方国和部落,有了独立的姓氏;后来,周武王(姬发)从陕西东出中原建立了周朝,分封诸侯或方国。其中姬姓国53个,这些姬姓国以国为氏,于是后来形成了中国的大多数姓氏,中国人就自称为“黄帝子孙”或“炎黄子孙”。而据《山海经》大荒北经、大荒西经、大荒东经。意即北方的北狄、西方的犬戎、东方的东夷都是黄帝的后裔。

但是,这些传说都印证了一段真实的历史:那就是尧舜禹帝时代以及女娲主政的时代都是一个地球物理上洪水滔天、灾变频繁的时期,天象多水、多震、还多彗星。

先秦时代也是如此。各种古代典籍记载的日月之蚀、彗星满天、山川大震、水旱之灾不胜枚举,天上的天灾加上地上诸侯征战的**。彼时之民众应是苦不堪言,诸侯国兼并应是寻常的事情。《吕氏春秋》中也曾记载:“当禹之时。天下万国,至于汤而三千余国,今多无存者矣--”

秦军选择赵国的龙邑(今河北行唐)、孤(今河北行唐北、尧山所在地)、庆都(今河北行唐附近)、上谷为目标,不惜选择初冬出击,就是要摧毁井陉关附近的这些赵国战略要地,切断彻底切断驻防晋地以及冀北雁门李牧军的补给线,为来年歼灭赵国晋地兵马创造条件。

这与秦将张唐、辛胜等人的心思也是相合的,而新监军孟琨的到来,又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倒不是孟琨撺掇盲目溺战,而正因为他是君王身边的红人,张唐、辛胜在君王派来的监军面前急于表现自己,才更加求战心切。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