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6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鳏夫的文娱 > 第一六三章【新欢和旧爱】(求订阅)

第一六三章【新欢和旧爱】(求订阅)(第2 / 6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冬雨,你快来看!”

“快来看!”

杨冬雨一进编辑部的办公室,就瞧见同事有些兴奋地朝自己招手,说道:“你猜谁给我们杂志社投稿了?”

杨冬雨很是不解,一边放下自己的包,一边笑着问道:“瞧你们开心的这样,该不会是巴老给我们杂志社投稿了。”

“哈哈,冬雨同志,你这话可就真的太敢说了,巴老人家现在是的主编,怎么可能会给我们杂志社投稿,就算是汪蒙现在也不会给我们杂志社投稿了。”

这话一出,孩子他爸也没有吭声,只是点了点头,也不知道心里究竟是怎么想得。

男孩却是听见鹏城,问道:“爸,你要是去鹏城能给我带玩具吗?”

“伱好好学习,不要一直就想着玩。”

杨冬雨觉得自己后面还是要多花些时间再孩子身上,现在日子虽然越过越好,但是她觉得她对孩子的照顾是不是不够了。

早饭过后,杨冬雨就赶紧骑车送孩子去上学,她这边也赶着去杂志社上班。

“那是肯定了,汪蒙现在有稿子肯定也是投给。”

“不过,我可是听说了,汪蒙同志好像就要从给调走了,好像是要调到文化部去。”

“真的吗?”

作为一家创刊还很年轻,不到七年时间的杂志,能够与并称为纯文学期刊的“四大名旦”,这期间自然离不开杂志社的编辑的辛勤工作。

这真的就是靠杂志社的编辑敢于挖掘和推出新人作品,坚持质量,坚持鲜明独立的风格,时刻紧贴文学潮流,要不然杂志不会发展到现在这个程度。

可以说,每個时期的,都风格鲜明。在“伤痕”话语盛行的时期,以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文学参与了改革初期社会生活的呈现,个体的文学创造与时代的主流形成了强烈共振。

要知道创刊号发表的头条是华夏的,这背后也与伤痕话语的诉求密切相关。这也是为什么文学圈子里面会有人认为是应运而生的,长期的整治压抑和文化虚无让人们对图书有一种渴求,希望图书能满足他们的精神的饥饿,希望文艺能表现现实,能呐喊能互换能发出他们压抑已久的心声,这种借文艺倾诉的强烈欲望给了刊物以生机,也奠定了那个特定时期的文学基调。

要知道正是因为这个文学基调,推出了不少影响巨大的叙事性文学作品。例如被拍成经典电影的、汪蒙的七篇短篇,以及尚属青年作家的石铁生、梁晓声等作家的作品。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