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6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春秋小领主 > 第二百八十三章 谁才是天下第一将

第二百八十三章 谁才是天下第一将(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赵武哈哈一笑,甩着马鞭回答:哈,这位齐庄公真是一个傻大胆,如果让我带领军队,我是不敢如此大胆的中途要穿越几个国家。还要渡过汹涌的黄河,然后进入太行山隐藏行迹,在突然冒出,连续攻击平国本土的城市,这种进军方式,简直令人不寒而栗,尤其难以想象的是,齐庄公带领的还是齐队

晋齐交锋中,齐队的表现虽然英勇,但最后却让人失望,齐国人在战争之初表现的非常有气节,也非常勇猛,但随后晋国人现,原来齐国最勇猛的勇士全是纸老虎。只要表情凶恶点,他们国中数一树二的勇士,会立即举双手投降。

与之对应的是,楚国是大国,楚国将领以及猛士很少有投降的。他们战斗的时候,虽然也与齐国人一样韧性不足,不善于坚持与苦斗,但他们确实很难投降,很难低下自己傲慢的头颅。

赵武出言嘲笑齐军,他有这个资格。作为目前唯一击败了齐国与楚国的统帅,齐策有心想辩解,却觉自己找不见论据支持:郭最殖绰。这些齐国勇爵获得者,勇士的名称因他们而诞生,他们可谓是中华第一批勇士但在战争中。这些人不说是争先恐后却也络绎不绝的投降做了俘虏。

齐策抓耳挠腮想找点话题反驳赵武,旁边的潘党乐了。这次出巡的御戎潘党,此前一直表现的很低调。这时听到两人煞有介事谈论军事,潘党呲的一声:人都说你是天下第一将说你取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巨大胜利,无愧天下第一将,的称号,但现在看来,你对军事还是一个棒槌。

稍停,赵武又说:此地偏远。赵氏直接管辖,行政成本过大,你们按照领主模式恢复这里的统治。等我想好把阳国封给谁,再决定阳县的领主归属。

接下来,赵武走上前去,接受了阳国长者敬献的玉帛,命令士兵甩日稍适休整,等临时任命的赵再行政官员把阳国山忱赵氏的一个阳县之后,赵武顺着齐军攻来的大路离开了阳国,继续在森林中前进。

齐军攻来的路也是他们撤走的路线。这条路通向黄河边,也就是通往黄河南北支流夹的那片河中孤岛。赵武行在这条路上,不由自主的叹服齐庄公的大胆,想当初,齐庄公是怎么想到,派遣一支军队悄悄度过人烟稀少的黄河河叉地区,前进到甲氏附近。一想到自己的领地旁边。曾不为人知的隐藏过一支齐军队伍。赵武直庆幸齐庄公死得早。

真是幸运啊,我曾经隐约听一咋。人说过这样的话:若早生二十年。当称霸天下。齐庄公大概就是这样的人吧赵武感慨说。

晋国是在全盘齐化基础上,展起来的。在军队的编制上,晋国采用的基本是管仲当初设立的军制。所以齐军行走的这条大路,晋国人一眼就可以看出其中的军事含义。

潘党说这话是评论赵武的,赵武有点不服气:我知道你想说的是行么,但

潘党仿佛没听见赵武的辩驳。他自顾自的说:楚人齐人,甚至包括郑人,他们常说你的战斗方式变化多端,从没有一次重样的,与你对阵时总感到你用兵不可琢磨,但在我看来,你的所有战斗技巧总是一个路子:你就是一

圳冯龟的。每次战斗总是携带大量的辐重兵与辅助兵,把悔七;械物资准备的非常充足,充足到足够同时应付两三场大战,然后,你会非常小心的保护着自己的物资补充线路,依仗自己足够的实力,欺负小国寡民。

嗯,齐军携带了不少斧手。这条道路经过了精心的拓展,齐军因此砍伐的树木肯定不少,他们走得急。那些树木带不走,会堆积在什么地方呢赵武马上又贪婪的补充:如此巨大的森林古树树木,经过十多年的堆放,应该已经干透了,正适合造船。

赵武他们之所以断定是齐庄公所做的偷袭事件,是因为阳国的几介。老人都说自己亲身经历过齐军的入侵。他们虽然说不出具体的年岁但既然他们亲身经历过,也就只能是近十来年的事情近十来年,齐队的动向,除了在齐庄公时代,由于晋国与齐国处于交战状态,所以不太清楚对方军队调动外,平常年代,齐军稍有移动,晋国人马上能够知道。

齐策微笑着插话:主上刚才说早生二十年,当称霸天下。我看,用这句话夸齐庄公,过份了。齐庄公即使早生二十年,他也不可能称霸。因为如果他早生二十年,那么正是先元帅杂书存在的年代,那个时代我晋国名将辈出,当初欲缺邵克存在的邵氏家族,敢以自己的领主武装兵车三百乘讨伐齐国。齐庄公要凑巧生在那个年代,他可只有被我们欺负的份儿。

赵武微笑着补充:没错。政帅当初以领主武装报复齐国,就是因为他出使齐国时,因为身体残疾小受到了齐国国君的侮辱与嘲笑,这么论起来,齐国几代国君都是喜欢玩闹的主儿,齐庄公不比齐国的先君强多少,当然,也没有差多少

齐策出身齐国人,虽然竭力为赵氏谋划,但赵武说话太损齐国他不得不维护一下自己的家乡。他摇着头说:主上这就说错了,齐庄公虽然顽劣不堪,但他毕竟做到了齐国先君连想都不敢想象的事情:万里偷袭就晋国。并在我晋国孟门修城门前附近堆砌武军尸山。齐军的兵锋攻击到了曾经的国都绎城城下,这份功绩,齐国人以前做梦也不敢想象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