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6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春秋小领主 > 第二百三十四章 橘的种子长不出枳来

第二百三十四章 橘的种子长不出枳来(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晏婴意味深长地止住话题,好奇的人马上问:“你怎么回答?”

晏婴得意洋洋回答:“我说:我听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橘这种水果适于在淮南一带种植,如果将它移植到淮北去,情况就会大不相同,柑橘会变成一种又小又苦的枳了。虽然树叶很相似,其果实滋味不同。

相同的植物之所以会有这种差别,是因为水土的差异。这名齐国人在齐国的时候,不一定是盗贼,也许是一名勤勤恳恳的农夫,或者是一名勤奋的商人,他之所以到了楚国却要做窃贼,大概是因为楚国的土壤比较适合窃贼生长。”

据说,楚灵王顿时瞠目结舌,无言以对,默然良久后,讪讪地说:“和圣人(春秋时代,这个词意思是‘聪明人’)是不能开玩笑的,寡人这是在自讨没趣啊。”

众人被这故事乐的仰天大笑,大家笑的都很开心。但赵武却没有笑,等众人的笑容都平息了,赵武慢慢的说:“晏司徒,其实我早就想告诉你,橘与枳是两种不同的果实,虽然它们叶子很相似,开的花也很相似,但它们确实是不同的物种。

赵武连声说:“理解理解,我曾听说过楚人曾要求你从狗洞进入宫城。”

晏婴这段经历也是他的骄傲,当时齐国有求于楚国,楚国对齐国的使者极尽侮辱,但晏婴仅凭言词让楚国低下了蛮横的头颅:“我当时告诉楚王:我如果奉命出使‘狗国’,那么从狗洞里钻进去求见狗王,符合外交礼节。但如果我出使的是人的国度,就应该从人出入的大门进出——我随后责问楚国人:楚国国君平常都是从这个洞出入自己的宫城吗?如果那样,我也钻这个洞。”

在春秋时代谈论楚国人的粗俗,是一件类似现代谈论地域歧视的话题一样,在场的都是北方集团的人,他们听了这个话题齐声大笑起来,并附和:“楚人这下自讨没趣,只能屈服了。”

晏婴板着脸,谦逊地回答:“于是,楚国人大开正门,把我迎入了楚国的宫殿。”

晏婴说这句话的时候,虽然脸上充满谦逊,但语调充满骄傲。

我之所以想告诉你这个,是因为我在淮南也找到味道甜美的枳,在淮北也找到了不好吃的橘,可见,它们生长在什么地方不是变异的关键。橘生淮南是橘子,生在淮北依旧是橘子。期间水土虽然变化,但物种大体不变——枳也一样。”

他确实值得骄傲。

晏婴有幸生活在这个时代,春秋时代是个竞争的社会,在这个残酷竞争的社会里,统治者不敢对臣民进行愚民教育。因此这时代,政治家比的是谁更智慧,而不是谁更愚蠢,谁更会犯错误。而晏婴在这个时代当中,依旧是其中的佼佼者。

后人了解春秋这段历史时,主要依据是《左传(鲁国史官记述的春秋历史)》、《春秋(孔夫子著)》和《晏子春秋》,以及《竹书纪年(魏氏家族记述的春秋历史)》。而那本《晏子春秋》是晏子门徒书写的,主要以齐国的角度记述春秋时代的大事。在这本书中,晏子是春秋末的一位重要角色,为此,他有权骄傲。

赵武拉着晏婴,边走边问这位《晏子春秋》的主角:“我还听说楚王与你商谈的时候,特地叫楚国的司寇牵着一名齐国的囚徒‘路过’大殿,还好心的提醒你说,那人是窃贼,是你的齐国同乡?”

晏婴顺着话题说:“楚王马上对我说,他们曾抓到了许多齐国的贼,楚君还特地做出关心的样子,询问我:是不是齐国人都是贼?”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