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6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春秋小领主 > 第二百三十章 观众太不配合

第二百三十章 观众太不配合(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向戎摇摇头:“这件事,原本或许可能,我听说蔡国国君早先曾谋求与晋国结盟,希望侧身于霸主的旗下,但后来由于你们国中卿大夫做乱,逼迫蔡国国君逃盟而去——从那时起,蔡国已经失去了与我们结盟的资格了。

你听说了吗?此次晋楚会战之前,赵武子曾经提出‘华夏与蛮夷’的说法,我们现在是为周天王而战,目的是要求楚国取消王号,承认大君的‘天下共主’资格,我们是为华夏而战!现在,你们已经不存在投降的问题了,这是一场生死之战,这是一场灭国之战,我们不需要你们投降。”

没错,以往春秋交战,许多假仁假义的国君都不好意思吞并对方的国土,但现在赵武举起了华夏大旗,地处南方的宋国、郑国就可以自由自在的吞并毗邻的蛮夷楚国附庸……当然,在他们面对楚国的时候,也就毫无退路了,他们只能奋战到底。

蔡国执政高喊道:“我们也是姬姓啊!我们是周武王弟叔度(姬度)后裔,自一百三十年前,楚国打破我们的国都,俘虏蔡哀侯,那时我们不得不屈服楚国的横蛮,如果伯国愿意为我们庇护,我们愿意重归中原、重归华夏。”

向戎依旧摇着头,拒绝说:“晚了,蔡国国人已经向着楚国,连你们国君都无法控制这种向往,为此,我们必须彻底剔除蔡国的因素……你不用说了,这一仗必须打。”

赵武记得宋朝灭亡的教训,北宋灭了自己北方盾牌辽国,导致灭亡;南宋灭了北方盾牌金国,也灭亡了;明朝削弱自己在辽东的最大军头,导致满清崛起,随后灭亡……屡次亡国的历史告诉赵武:一个国家必须在周边建立一些战略缓冲带。

现在的情况是,远方的楚国是晋国最大的威胁,楚国附近的小国则是楚国的附庸国,他们交纳的征税养肥了楚国,并提供给楚国就近征伐晋国的粮草。为了防止频繁劳师远征消耗国力,赵武决定在南方建立一个大战略缓冲区——通过壮大宋国、郑国,让这两国跟楚国死磕,以此抵消楚国的冲击力。

而这两国,如果成为楚国的死敌,就必须彻底激怒楚国——比如利用这两国的贪婪,让他们吞下了楚国的两个盟国,如此一来,他们想不与楚国战斗到底,楚国人都不愿意。

在这种情况下,蔡国人的求和,结局可想而知。

蔡国执政到了晋**营,接待他的是宋国的向戎,向戎斜着眼睛,鄙视的望着蔡国执政,不屑一顾的回答:“伯国(霸主国)执政远来疲惫,已经安歇了,临睡前命令我来接待蔡国使臣……有什么话你尽快说,我们忙着呢。”

真实的历史上,楚国为了调整对吴策略,强令蔡国两次搬迁自己的都城,最后迁移到南方的新蔡,二十年后,不堪忍受的蔡国投靠了吴国,他们与吴**队联手攻入楚国的郢都……但等到楚国复国之后,立刻灭了蔡国。而蔡国最终选择投靠吴国,也是有了晋国这个催化剂,自从晋国彻底斗败楚国后,蔡国开始游离于楚国之外。

不过现在的蔡国,贵族多数与楚国贵族世代交通婚姻,他们是坚定的楚国派,虽然现在产生了想投靠晋国的念头,但很难说这种兵临城下的念头能持续多久,没有一二十年的发酵,也许蔡国做不到对楚国挥舞武器的地步。

蔡国执政噎了一下,拱手询问:“寡君很疑惑,我蔡国向来不曾招惹宋国,为什么我们遭到侵略?”

向戎带着傲慢的神情回答:“蔡国一向很恭顺吗?这话蔡国国君怎么能说得出口?昔日,我宋国遭到楚军围攻,到了‘易子而食’的地步,蔡**队可曾参加了楚军的攻击行动?

……好吧,几年前的事情我们不提了,最近楚国攻击郑国,蔡国的军队是否也参与了攻击行动?这次我们出兵惩罚楚国,作为楚国的帮凶,蔡国承受我们的怒火,这有什么不可理解的?”

蔡国执政拱手作答:“我蔡国国小力弱,楚国依仗自己的强大,强迫我们听从命令,我们岂敢不从。

我听说霸主国用仁义管理麾下的小国,我蔡国日日期盼霸主的阳光照射到我们,如今伯国的大军到了,请允许我们侧身于霸主的麾下,听从霸主的指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