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6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春秋小领主 > 第一百一十八章 国君的啸叫

第一百一十八章 国君的啸叫(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孙平额头上冒出了汗珠,他回答:“下臣惶恐,下臣没有其他的意思,只是希望国相能在许国多留一会儿……如今许国的事务全由赵氏派出的官吏把持,这些人虽然很能干,但许国的公子正卿不免无所事事,有些人以为,赵氏派来的人不清楚许国国情,或许我们的人能帮一把手……”

齐策阴下脸,赵武回答的很淡然:“我的人不了解许国国情,以至于执行时造成了许多麻烦……但我无需了解一个弱国、一个衰败国的国情,我只要知道晋国是如何强大起来的,就行!同样的政策使得晋国得以强大,如果许国国情跟它有抵触,那是许国国情不好,许国要改正。”

齐策补充:“我们教授的是一整套治国体系——体系,你懂吗?这是一套环环相扣的策略,如果其中的一个环节受到阻挠,或者实施中遇到障碍,那不是体系不好,出问题的恰恰在体系之外。

哼哼,许国人才过几天好日子,已经有人耐不住寂寞了吗,他们难道忘了,家主除了有仁义的名字,他的刀也很锋利。”

齐策所说“体系”,并说这一切都是赵氏家族数百年的知识积累,但其实,学科的分类是从赵武开始的。齐策是外来人,师修、师偃高深莫测的打死不说,使齐策误认为那些知识典藏都是以前赵氏家族秘密收藏的。而春秋时代,专业的知识是家族秘密武器,一般人不会外传。而另一方面,保持神秘对赵武有益,赵武当然不会纠正外界的误解……

孙平回答:“百姓遇到的问题很多,正想要求国相一一解决,不过总的说来,似乎难题到了国相手中,总有解决的办法。比如我们刚来的时候,感觉天气寒冷,极不适应,是国相府上送来了羽衣(羽绒服)的制作方法,开春的时候,又教导我们种下棉花,如今,百姓家家都养鸡鸭,仿制棉布。这些活女人都可以干,自己用不了的还可以拿来出售,这让家家户户手里都有了闲钱,再也不用为饥寒发愁。

肚子饱了,身上不冷,有百姓忧愁居住的环境不好,比如我们周围湖泊纵横,蚊虫滋生,百姓怕蚊虫导致疾病蔓延,或者开春的时候洪水泛滥,冲毁他们新建的房屋,虽然,从我们到这儿的第二年起,国相就派人来组织疏通沟渠,整顿河流,贯通道路,使得百姓的越来越安定,可是新的问题依旧层出不穷……

君上与众卿们非常盼望国相能在许国多留一会儿,以便对那些堆积如山的问题,说出一个解决办法。”

齐策插嘴:“主上虽然是许国国相,但他还是晋国正卿、还是赵氏家主!嗯,许国能够有今日生活,如果主上不是晋国正卿,不是赵氏家主,恐怕这一切都无从谈起。”

孙平脸上马上堆上了笑:“当然当然,我们没有责怪国相的意思,只是希望国相能在国中多呆几天。及时处理层出不穷的问题……”

其实,赵武现在与许国的冲突,源于许国人观念的不适应。赵氏已等于把许国当成了“土田附庸”——一个小领主下面的附庸国。而许国人至今还不理解这种身份改变,他们以为自己依旧是一个独立“封领”,所以他们依旧想在赵武面前,维持作为“封君”该享受的春秋礼仪。而齐策咆哮许久,根本没说到问题的实质,结果,许国人满腹委屈,赵武却只是脸含微笑,频频点头。

有些事能做不能说,赵武看到许国人的委屈始终不能消减,他淡淡插嘴:“齐策说的对,如何管理领地,如何经营领地,是我赵氏先祖赵衰就开始思索的问题,我们思考了五代人,现在还在思考,这思考的成就你也看了:许国仅用几年就恢复了安定,百姓也对未来有了向往。

一个国家,弱小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国中百姓对未来失去了期望值。许国百姓现在有了期望,如果照这样发展下去,二三十年后许国能成个什么样子,我都不敢想象……当然,不要说二三十年后,即使十余年后,我的人也不会继续留在许国。他们是我培养出来的人才,终究要为我赵氏所用,所以,他们早晚是要回赵地做官。

等眼下这批治国人才离开后,许国怎么办?我们更要未雨绸缪——不如从今年起,选拔许国公族子弟进入赵城,让他们跟我赵氏子弟一起学习经营之术……”

刚才齐策的反应很激烈,到让赵武非常纳闷,稍停,他恍然大悟:原来,春秋人说话都绵里藏针,孙平一句看似普通的话,里面隐藏了许多含义。他的话表面上是在抱怨赵武身为许国国相,在许国呆的时间太短……但这段话也有另一个含义:你事情太多、精力不够,不如我们任命另一位执政,让他在许国身上多花点时间……

或许,后半部分的意思,仅仅是赵武他们的猜测,因为许国人现在应该还不敢甩开赵武,因为许国的好日子才刚刚开始——赵武为许国的发展制定了很多计划,许多还在纸面上没来得及推行,许国人也知道这点:失去赵武,他们不见得有魄力执行赵武的计划。

齐策是个激进的人,对任何敢于挑战赵氏底线的人,齐策的回击都很凶猛,他寸步不让地说:“我赵氏十年积蓄,才培养了一点人才出来,这些人毕业后,主上没有把他们用在赵氏,没有用在晋国,统统派到许国来扶助许国,容易吗?

栽下一棵树去,让它长成材,需要十年时间;培养一个人才,需要千百年的知识积累,还要从上百个人里筛选他的品行,我们赵氏积累近千年的知识,那些专业的知识,许国能有吗?比如,经济统计学、统筹学、营造学、水力学……

我们用专业的知识培养出一批专业的人才,仅仅因为家主担任许国国相,又不能亲自来许国主持政务,所以把这批人才派到了许国来,这是家主特别的厚恩,许国人怎么不知感激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