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6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春秋小领主 > 第六十九章 不知道该姓啥了

第六十九章 不知道该姓啥了(第2 / 5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于是,赵氏当即交出了甲氏北部的领地权,这使得国君的领地凭空与卫国产生了接壤。同时,还可以通过甲氏直接通到大海——穿过甲氏北部那片狭小的通道、绕过中山国,在大约现代的天津所在的地方,陆路连接燕国,水路通向渤海。

国君宣布奖赏过后,又宣布由中军佐荀罂代表晋国向周王朝献俘——这是自晋文公建立霸权后的惯例,在“尊王”的口号下,晋国把周王朝置于自己的庇护下,每次获得战利品,惯例要分给周室一点残羹。这种庇护维持了两百多年,等到三家分晋之后,失去庇护的周室旋即被灭,于是中国进入了战国时代,列国纷纷开始称王……

公事安排妥当,悼公亲切的招呼赵武:“武子,这是第一次跨年度作战吧?我记得单姑娘还在家里等你,你回家看看吧,一个月后来武宫上朝,我有点新的想法,还请武子担当更多的重任——”

悼公说完,扭脸看着韩厥,继续说:“——比如少司寇(相当于警察总监)。”

国君这么说,是因为主管人事权的三郤覆灭后,国君趁机夺取了部分人事任命权,也因此,他对晋国诸卿职位的升降有了部分话语权。

韩厥开玩笑,是因为赵氏现在等于重新恢复了三块领地的盛况。但这三块领地与过去赵氏鼎盛时期拥有的三块领地截然不同,因为当日赵氏拥有的都是开发完善的熟地,光是服役的武士阶层就能凑齐三万多人,若再加上不用服役的野人、国人,赵氏拥有的领民数量,远远不是现在所能比拟的。

赵武拱了拱手,回答:“还是‘赵武’听起来亲切——甲氏是一片荒泽,北面是狄人;霍城位于峡口,可耕地极少,北面是大戎小戎。这两块地开发起来都很难,还要支出巨大的防御开支,不好办啊。”

韩厥笑眯眯的说:“你从甲氏修了一条路通往卫国,国君已经知道了,此次收回甲氏北部,就是为了拓展这条路,我打算把这条路加宽加大,成为一条正式的国道,由此开通通往卫国、齐国的商路。”

令狐颉补充:“这样一来,我们通往卫国的出兵线路就近了许多,也能更好的威胁齐国。”

韩厥赞同:“我就是这个意思。”

对悼公的提议,韩厥深表赞同:“小武,你家的齐策今后还要多多劳累一下,你武宫守御的职位依旧不变,但旅贲与虎士的教导将由齐策负责——可惜我们不能给他一个大夫的职务。”

韩厥所说的“不能给齐策大夫职务”,是因为依据封建的原则,“臣之臣下”是领主的私有财产,身为国君不能把领主的臣子任命为自己的臣子(臣之臣下,并非我臣),除非这位臣子向国君献上自己的家臣——春秋时,把这种行为称之为“荐”。

韩厥说这话,是因为晋国是卿大夫主持国政。在大多数时候,国君不过是一个橡皮图章,只拥有盖章认可的权力,所以晋国人所说的“国君认为如何”,不如说是晋国“卿大夫主张如何”。这个局面,即使悼公年轻有为,也不可轻易改变。

所以,韩厥刚才说的封赏,基本上就等于晋国正式的封赏令,只不过这个决定还需要由晋国国君来宣布。

韩厥指了指武宫方向:“既然你们都没意见了,走,我们去武宫,国君在哪里等你们。”

“怎么又到武宫办公事了?”令狐颉郁闷地问。

武宫地方简陋,办公场所狭窄。它原本就不适合处理国事,但晋国国君对武宫很偏爱,也许是这座宫殿更能给他安全感。稍后,国君在狭小的武宫大殿宣布了对新军的奖赏……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