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6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商业三国 > 少言先生书评

少言先生书评(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 总之世袭制闹不好可能极不好。搞好了也可能极妙,增加贵族子弟内部竞争,减缓腐败无能的速度。全看怎么做了。我个人对长子继承颇欣赏。其他孩子去打仗好了。我对中国上层不打仗要老百姓跑到离家千里去打仗的制度颇不以为然。Shaoyan

□ “Theknightinhistory”第7章讲14世纪最有名的骑士ertrandDuGuesclin.那时战争越来越依赖职业军人。几个骑士统率80-100装备精良的随从和弓箭手组成编队。Guesclin就是这种骑士的代表。1320生,1380死。帮助法王从英人手里收复大部失地。四次被俘,赎金高达十万金币,创非王族赎金记录,国王掏钱。43岁由公爵安排结婚。没有孩子。钱财左手来右手去,死时虽有一堆头衔但并不比出生更富。死后加恩葬在法王们下葬的教堂。 Shaoyan

□ 续)而在后来他转封为安茹公爵(因为亨利三世已经即位了)那个时候法兰西的人称呼他为安茹公爵殿下或是王爷(王子),而其他国家的人会称呼他为安茹伯爵阁下,或是安茹伯爵殿下,因为安茹领地在整个西欧来看只是个伯爵领地,在他的死之前的一年,他得到了弗朗德勒,在那个时候,人们称呼他为德·步拉奔公爵阁下(或殿下),这个称呼就不是只是法兰西的人们称呼他了,而是所有的人都应该这样称呼他,因为弗朗德勒(也称呼为步拉奔)是绝绝对对的公爵领地。”。 Shaoyan

□ tasd兄,您提到贵族数量猛增和zhan有大量土地,导致自耕农减少的问题。在中国,这是事实。中国上层可以从公产或属於国家的老百姓那里开刀,扩大自己财富。但在封建制度下,情况可能完全不同。现在不知赤虎兄是否要实现封建制度。封建制度下,产权比较清楚。封建领扩大自己的财产主要得从其他领主或外国人手里抢(买),老百姓是榨不出多少油的。同时爵位和义务都联在土地上,正如下面安茹伯爵例子所显示。这也是不得不放弃诸子平分而(12世纪)采取采用领地不可分割的继承原则原因。 Shaoyan

□ 在中国系统,部下作战主要激励机制是将来的封赏(官权和钱),当臣下无官可升,则君臣相安颇有点问题。当一功臣战死,其家属虽能得到一些抚恤,但生活水平一般会大大下降。毕竟比较起来古代中国没有几个人是靠薪俸过日子的。主人战死,子孙即使还能领一份薪俸,但额外的收入是没有了。官势也没有了,情况一般大不如前。此外在中国系统,世代良将的家族绝无仅有。最多在开国延续数代。 Shaoyan

□ 现代研究成果极其丰富。欧洲中世纪也没有过去说得那么黑暗。实际上欧洲开始复兴是从12世纪开始的一个漫长过程。同样现代日本研究也不把德川和明治对立起来,而承认德川时期为明治打下了基础。 Shaoyan

□ [精华]大陆有些传统说法实际是不精确的。比如说中国封建制度。现在学术界公认中国封建只在西周。中国历史上传统用“郡县制度”以形容秦以后中国制度。所以顾炎武才有寓封建于郡县的说法。又比如说日本和中国在19世纪中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大谬特谬。日本有个岛原之乱,早太平天国200年。中国在同治后奋起直追早走了200年的日本,虽有颇多挫折,但也颇有成效。又比如说到欧洲历史,想当然的事情太多。这里赤虎001兄试图另开思路,我觉得是极好尝试。 Shaoyan

□ 历史上固然希腊是城市国家。罗马也是从城市国家发展起来的。中世纪欧洲意大利城市国家如威尼斯,佛罗伦萨等更对近代资本主义有极大影响。很多法律(航海法,商法,保险法)都是在意大利开始萌芽的。希腊城市国家是建立在氏族制度之上,但意大利城市国家如威尼斯不是。威尼斯是几万难民建立起来的,倒和赤虎兄的设想有点共同之处。 Shaoyan

□ 中国历代统治者,大概只有清代对宗教问题有比较清楚的认识,所以也以清代处理少数民族问题处理的最为高明。其实清和罗马有共同之处,罗马的上层很多是无神论者,但是他们理解老百姓需要宗教。所以每征服一个地方,就把被征服者的神带回放在罗马万神庙里。清朝皇帝大概内心什么都不信,但是康熙肯学藏文来拉拢*。 Shaoyan

□ 有些朋友对赤虎兄引进一神教不满。但赤虎兄实际触及汉文化不能同化游牧族只能影响周边王国上层的一个要害,即儒家不是宗教。儒家从没有试图掌握群众。我在别处说过,我能想象几万士兵敲着盾牌高喊”耶稣或安拉“,但不太能想象如何呼唤”孔子“。中国历史上下层造反也无不打个某种宗教的旗号(邪教),也说明这点。也因为儒家没法填补宗教这个空白,蒙藏最后被看起来落后得多的喇嘛教征服了。清统治者比较理解宗教的力量。 Shaoyan

□ 现在来说安茹伯爵。下面是从网上抄来的“而要搞清楚伯爵和公爵的分别,我们却要拿他(法国瓦卢瓦王朝的末代陛下亨利三世)的倒霉的弟弟弗朗所瓦·德·法兰西王爷来说明一下。他在查理九世执政时期,受封为阿郎松公爵,其实这个阿郎松公爵就可以算是个荣誉的职位,因为阿郎松这个领地其实只能算是个男爵领地而已,就整个的西欧来说只算是下等贵族的领地,所以,当时一般会称呼他为阿郎松王子殿下,而不会在后面加上公爵或是其他的爵位(法兰西以外的人对他的称呼), Shaoyan

□ 在欧洲系统,除非主上开国拓地,主上能赏赐的东西并不多。能封的土地早分完了。战利品和赎金可能是胜利者最大收入。家臣追随主人参战多少是受封后的义务。不尽义务封地可能会被收回,尽义务未见的有厚赏。封建制度下战争不断,和封建制度这种特性有关。即老百姓头上是榨不出太多东西,要得到新的财富,得从其他封建主手里抢。在一般情况,不能轻易向同属一个主人的其他家臣开战,所以目标就是其他国家。侵略性特别强。 Shaoyan

□ 原文是“至于贵族,制定了爵位顺位继承法,规定爵位可以按从长子到次子,女儿,从直系亲属到旁系亲属,按继承顺序,继承爵位,一个爵位只能有一人继承,继承人还必须通过官府举行的科举考试,否则没有继承权。”。至於欧洲,我想很多人脑子里的印象并不准确。“StandardsoflivinginthelaterMiddleAges\"第47页提到英国贵族的灵活性。说1500年只有16个男爵是13世纪末163个贵族院男爵直系后裔。只有1/5绅士家族在1300属於地主。 Shaoyan

□ cot007兄提到世袭问题。明代处理得最差,清代除铁帽子王都是降一级。好得多。不过我没找到有关7000多伯爵的资料,愿cot007兄能提供出处。西欧世袭比东欧严得多,所以在一段时间,英国贵族数目还有减少。这样给下层有能力的人提供了向上的机会。当然欧洲有几个中国没有的因素。一个是打仗比武贵族死亡颇多。一个是一夫一妻。一个是只有一个人可能继承爵位。其次晚婚的相当多。中国贵族又不打仗,又可以多妻,结婚又早,所以多子多孙,成为大问题。Shaoyan

□“Theknightinhistory”第五章是讲12世纪英国最有名的骑士WilliamMarshall。他伯父是伯爵,父亲是官员.12岁成骑士侍从,20岁成骑士曾和一个夥伴曾经打遍欧洲,在比武中俘虏103个骑士,一直为几个国王服务。但他之所以成为贵族还是因为45岁由国王批准和伯爵的女继承人结婚,婚后10年后继承老婆头衔成为伯爵。里面提到当时一个骑士的封地至少600英亩(3600亩)。他的一个城堡(Chepstow)

就管辖上百平方英里地区 Shaoyan

□ WilliamMarshall有四子一女。四子至少三个都非好死。一个是比武中死掉的。所以最后遗产转入外孙家族。又13世纪英国上层包括6000家贵族和骑士,20000僧侣和尼姑。估计一共五万人。如果认为大部分僧侣和尼姑出身上层,则相当大一部分上层子弟虽生活无忧,但被剥夺了有子孙的权力。这是一件极大之事。欧洲历史上如西班牙查理一世因为继承变成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管辖奥国,德国,西班牙,荷兰这种事情在中国根本就不可能存在。当时如果他再能继承法国就差不多靠继承统一西欧了。 Shaoyan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