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6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商业三国 > 关于商业的评论

关于商业的评论(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 [精华]商业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简单的行商。它要考虑一个大环境,政治的、军事的、民族的、文化的、经济的;它还包括微环境地理交通、物产资源、各个经济个体等。作者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城池,外有强敌,内有忧患,商业行为的大小环境尚不能具备,且贸易资源相当贫乏。远非一个行商所能了结。 快乐的一天

□ [精华]你的年代过度太快了吧,再说以当时的生产力而言我个人觉得你能够生产玻璃是不是有点离谱?多多的介绍一下怎么行商,而不是大多数时间在搞内政和军事,有了钱做什么都变的简单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就是这样的啊,还有就是当时的皇权制度不是可以买官吗?为什么不买个大一点的官呢?个人的想法希望不要给你造成错误的引导,每天给你2票作为对你的一点支持,还有就是希望不要介意(我的书评有点刻意和你为难。。。哈哈) 月色如冰

□ [精华]那么按照(下面“快乐兄”)的评语是不是三国时代没有成功的商人呢?其实也未必吧,历史上没有记载?中国最大的一个有记载的商人(吕不伟)算不算一个呢?他当时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是不是很稳定当然一个“行商”从字面上来理解是有点简单了。 不在重来

□ 从全球化的利弊及进展来看,全球化是一种资本的运动。从物力、人力、金融资本输出从而控制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经济,进而在政治上获得发言权及决定权。科技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更主要是高科技掠夺者:中国入世后的第一次中法贸易双方进行交易的前十宗产品有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法国列在第一宗的贸易是24架飞机,其价值恰好是中国列入前十宗产品的总价值,原因是中国输出是大量廉价的鞋、袜、衣服等低附加值产品。同样,这种附加值高的产品可以在这里适用。 快乐的一天

□ 下西洋的远航贸易事业运输费用不蜚交换的只能是奢侈品对明王朝的以农为本经济作用不大主要作用就是促进了航海业发展和对外的开放性 tasd

□ [精华]下西洋带动了江南的造船业、纺织业、陶瓷业、冶铁业,处进了相关航海科技的一系列发展。如果下西洋一直进行下去,明朝的资本主义会更早的出现。明史里的说法不全都是对的,以上通过现代考古学的发展,可以证明下西洋提升了明的经济,而不是虚耗国力。明的官员和清的史官都翻了一个武断的错误。 子铧

□ 商业三国,在于需重商,但三国是纷争时代,增加重商难度,战争与经济要如何协调,积累和消费总是在一份蛋糕上切,实行民主的制度更增加军事扩展的难度.建议:民主是和平时期能够避免战略偏差,最大实现生产力发展的制度,但在战争时期独裁和集权制却是能最大调动全国综合实力的制度. 快乐的一天

□ 重商需要一个政治/文化/经济环境:商业意味着一个或多个新的阶层力量的出现,政治上将体现为多元化,各集团利益的关系会更复杂.作者开始起点在燕北之地所辖之民为难民或多未受其他文化影响的化外之民,在推行制度上阻力较小.但在中原之地西汉经董仲舒整合儒家学说后,统治思想基本一统.若挥军中原时,在利益分配及思想将不得认同. 快乐的一天

□ [精华]或许作者以此为基地作为一个超时代制度的试验点可能获得成功,但要推而广之则需要考虑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一个小地方可能通过政府行为营造一个市场,但作为一个大国却非易事.发展商业将畸变为高科技的军售或有意识的政府采购. 快乐的一天

□ [置顶][精华]我还是一如即往的支持你,望你能出一部超出众模的好书。另在人才方面可否考虑招收或培养一些经济管理人才,因为以你的以商立国思维确需一批人才来执行政策。 快乐的一天

□ [精华]农业科技在三国魏时,由马钧发明翻车提供灌溉便利可提前发明之。 快乐的一天

□ [精华]先提军事:三国教学是儒家,兵家、术数远不为重视,更忽提经济、奇技之类更不入流。然从古代到现代战争中,军事战略、战术、制度、理论及其边缘科学不断完善,此非当时教育所能提供。作者却可!作者优势在于多了两千年的知识,特别是软科学。从军事上,如军事制度可参照现代,战争沙盘操、运筹学运用、军事统计学、军事地理学等,还可包含具体的军事战略战术:火力交叉、大纵深。同样在符合当时的环境下可引入一此行政职能管理、经济生产可引入流水线:可避免先进科技流失,又可大量生产。 快乐的一天

□ [精华]作者地处辽东,东北黑土地虽可粮广,但无特色物产。粮广优势在曹操实施屯田后,优势不再。故在时间上应有紧迫感,骨灰级的三国迷都知道:新势力驻东北必先灭袁绍,曹操进而联盟逼洛阳清君侧;在西北必灭马家,驻汉中,联益州逼长安;在江南必灭孙家、刘表。为的是上述地方均为丰地、战略要地,又可纳其贤才。 快乐的一天

□ 作者当前应迅速统合势力,先以军事立国,圈住一片沃土,再图经济技术发展,否则技术经济成果将作嫁他人。 快乐的一天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