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6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宋时明月 > 第四部 逆天的疯狂 第4361章 “打白条”赎身

第四部 逆天的疯狂 第4361章 “打白条”赎身(第1 / 5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赵兴悠然的说:“我也不是凭空想象出地——我知道它的发展方向。”

赵兴这句话没人能听懂,军官们还沉静在赵兴刚才的设想当中,他们兴奋地窃窃私语,热烈讨论着这种新设想,旁边数位广南军械局官员也奋笔疾书,边记录下赵兴刚才的想法,边啧啧称奇:“原来还可以这样。原来雷帽延长之后,包裹弹头,竟能跃出这么一大步……世界真奇妙,创造,什么时候有尽头?”

现在,大宋各个城池都已经有了钟楼,座钟已经作为平常百姓家必须的日用品,连带着。小时、分钟、妙的概念也深入大宋。所以刚才那名军官使用了“每分钟发射多少子弹”的概念。现在他们讨论的就是,创造什么时候有尽头?火枪照这样发展下去。每分钟可以发射多少子弹?

他们不知道,火枪最终能够达到每分钟发射百万颗子弹地骇人记录……

摆弄着这杆前后混装的滑膛枪,赵兴也在感慨:宋人最先发明的火枪,但在此后一千年当中,中国火药的技术没有超越宋人探索的成就,甚至落后。没想到,在他地引导下,现在宋人一步跨过了一千年,火枪技术过渡到了美国南北战争时期。

所谓雷帽火枪,是滑膛枪向后装步枪的最后过渡形式。

赵兴在广州时,引入了在孔夫子时代已于欧洲完成体系化的化学概念。

不能不说,宋人的求知欲是旺盛的,化学概念的引入,借助玻璃器皿的普及,宋人立刻迷上了这种千变万化的物质反应。与此同时,原本道家用来骗钱的炼丹道术也立即解密,并走入了平常百姓家,被绝大多数读书人掌握。现如今的大宋读书人,家里没有几只玻璃试管、没有一台酒精灯,出门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化学引进后,中国古炼丹师所用的绿矾油被正式定名为“硫酸”;而从硝石反应中所得的强酸被定名为“硝酸”。稍后,有一名喜好炼丹术的广南读书人偶尔用硝酸与“红丹(硫化汞硫化铅混合矿,此物即道家秘籍中所说的红丸、赤盐、红汞。而道家秘籍中所说的‘铅汞谨收藏’,说的就是红丸硝化反应后的易燃易爆性。金庸在《九阴真经》中引用过这句道家真言,不过他说的不是雷汞的制取,而是说人吃了雷汞后,如果幸而不死,内力能像雷汞一样易燃易爆充满破坏力令人小宇宙爆发……嗯,现代化学分析确定,赤盐中还含有富量钋盐)”反应,不巧得到了一种极不稳定的物质——雷汞诞生了。

雷汞的发明使滑膛枪迅速过渡到半后装时代:纸装火药与弹丸全部从前膛塞入,火枪激发则变成了用撞针撞击一个装有雷汞的铜帽,这个铜帽被称为“雷帽”。

再往深一步想:如果没有金人的入侵、没有蒙古人的入侵、没有满清人的民族大融合,中华文明又会发展到什么样子?

“这种火枪还不是我满意地……发回去,让广南军器局重新研制,告诉他们,他们离我心中的完美枪支只差一步:只要将雷帽延长,容纳一份定装火药与一枚弹头,就是我心目中的理想火枪了。只差这一步。

这种半后装火枪,恰好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主力枪种。

“这枪打得快,每分钟可以打到七发以上”,试枪的军官感慨道:“用上这种枪,我们完全可以抵御住中等规模的骑兵冲击。”

“这枪还不行”。赵兴感慨的叹息一声,有意识的引导道:“火药和弹丸包在纸里从枪膛前方塞入,雷帽却需要从枪膛后面塞入——太麻烦。能不能把两种装填方式缩减成一种?比如这雷帽再延长一点,包裹住火药与弹丸,如此一来,子弹全部可以从后膛装入……嗯,完全被包裹地火药、弹丸与击发雷帽,既便于运输。又便于保存,还可以提高我们的射击速度,岂不美极。

这还不够,我记得水运仪象台有一种推升装置,可以在一个水壶里的水漏空后,将一个拉杆推上来,顶住机械,让这个机械发出固定的钟鸣——我们可不可以在枪里装上一个简化版的推升装置。可以在每次射击完毕后,通过手工推升,推上来一个子弹,把它送入枪膛……如此一来,射击速度会更快。”

试枪的军官眯着眼睛琢磨了一会儿。许久,睁开眼睛赞叹:“奇妙,太尉大人的构想真令人叹为观止,原来我们可以把枪做成这样。真是创造无止境,太好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