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6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宋时明月 > 第二部 优雅的贪官生涯 第2129章 审案子的苦难

第二部 优雅的贪官生涯 第2129章 审案子的苦难(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这里还有几份,事关重大,也都有些尾,秦先生不敢下判语。但凭离人做主。

宋代衙门不是每天都审案的,也不是每天都接受诉讼。考虑到每月初一经常遇到假日,所以宋朝规定:逢五放告。亦即每月初五。十五。二十五这三天,接受百姓的诉状,并进行审理。

宋刑统还对办案期限做了规定:凡20贯以上为大事,10贯以上为中事,不满10贯为小事。为了提高司法机关的效率,朝廷还作如下规定:凡大理寺审判的案件,大事不过25日。中事不过20日。小事不过10日。地方政府审核案件:大事不过15日,中事不过1日。小事不过5日。

高俅递过来地这一摞子案件,大多数已过了十五日的审判期,这也没有违反地方刑事审判期限,因为宋刑统规定:当地方审案时,涉及到异地取证,或人证过多无法召集,考虑到当时的交通效率,朝廷还给予了一个宽限期三个月。

不过,为了增加效率,朝廷还规定,如果证人居住的地方离案件受理官衙过一千里,则这样地证人不再传唤。

折夫人一手抱着珍珠,一手抱着花纹斑驳地玳瑁,紧张地说:这些东西,怕得有五百贯吧

杨祖仁摇摇头:不止,光这匣珍珠就值五千贯啊,回头找几个待诏,给母亲串一件珠链,她苦了这么多年,也该享享儿子的福了。

赵兴此后又在家中歇息了几天,办过洗儿礼后,开始正式上任,已经在府衙里打杂许久的高俅带着府衙里的属官在门口迎接,赵兴在府衙门口略一停留,打量着这座府衙,心里充满感慨,从今以后,这座府衙就由他掌管了。

府衙两边的墙壁刷的粉白,这是新官上任常有的程序。府衙两边地墙壁叫做粉壁,是用来张贴官府布诰地。每次有新官上任,朝廷都要拨给一笔费用,由新官粉刷两边的墙壁,把旧有地布告全部揭下来,将粉壁刷的一片洁白,不留一张纸片,好等自己这位新官重新贴上属于自己的布告。

这种仪式叫做粉饰履新。

大体上,宋朝官吏还是能够遵守审判期限的限制,对赵兴来说,他的新官职任命也没过三个月,新官上任期限本就有半年,所以这段时间即使他不履任,也属于合法,当然也算不得拖延案情。

一般来说,每次新官上任都是衙役们最快乐的时候,比如粉刷这个墙壁,一般衙役们给新官开出的价格是一百贯,这笔钱将在履新费用中核销,但实际上花不了百十文。若是衙役们自己买石灰动手,也就十文钱而已。然而,这次杭州新官上任则不一样。

宋代以诗文取士,很多才子诗歌做的优美无比,算术学的一塌糊涂,对世务的了解如三岁孩童。而且在愚民教育的机制下,大多数才子被误导的,对世界的了解甚至不如三岁孩童正确。故而许多才子一到地方担任地方官,常会被当地吏员劫持,糊糊涂涂浑浑噩噩度过任期。或许他们当中有真心做实事的人,但等他们了解地方情况,三年任期也到了,人也该走了

不幸的是,赵兴这位新官是本地人,胥吏们糊弄别人,却不敢糊弄这位敢在祭雨时砍下龙王角的当地豪强,原本一百贯的粉刷费用,他们报价:一百文。

一般来说,新官上任,吏员们都要给新官一个下马威。以便这位新官在以后的岁月里肯任由吏员折腾糊弄,但这次履新仪式却与原来的完全不同:主官苏轼原本干地就是杭州通判;押司高俅是小吏出生;推官秦观是苏轼带来的;赵兴又是本地人,所以吏员们迎接赵兴的笑容,要多难看有多难看。

这些吏员以前也都跟赵兴打过交道,所以也不用介绍,每人跟赵兴问了个安,接着,高俅抱着一大堆公文过来,赶走了其他人,他一边跟赵兴闲聊。一边将那堆文件塞给赵兴:赵兄,衙中的小事我已经替你处理了,剩下的都是大事,秦先生已经看过卷宗了。他在每份卷宗后都有标注。离人若觉得没什么问题,就按他说的,只管用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