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6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宋时明月 > 第一部 华丽的前奏曲 第1083章 失落的文明

第一部 华丽的前奏曲 第1083章 失落的文明(第2 / 5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赵兴的脸上满是近乎于绝望似的悲哀,他颓废至极地低声回答:老师,这个是黄帝炎。

轰隆一声台上的座椅倒了一片,连年纪最大地吕公著也站起身,惊问:是黄帝炎你确定炎是一种曲调类型,或作盐。唐曲有突厥盐阿鹊盐。所以杖鼓乐又称炎杖盐杖。

据说,黄帝炎的起源比甲骨文还悠久,传闻它起源于上古时代,是炎黄民族赞颂自己民族始祖的民族初始音,鸿蒙时代,我们的原始先民们纯用鼓声,敲奏出自己对民族始祖的崇敬,这声音透过了千年苍穹,记载了我们民族起源的历史可现在,连最博学的苏轼都不知道这个民族的初始音了。

对一个民族来说,还有什么样地悲哀能比这个更令人绝望

我们民族可是最擅于讴歌的民族呀,连地震遇难都要被讴歌为纵做鬼,也幸福,却连歌颂炎黄民族起源的黄帝炎遗失了

两国人在酒宴上表演汉唐时代的敬酒礼,一人喝到酣处,倭人下场起舞,并邀请同伴共舞之三国志中记载,陶谦也曾在酒宴上如此邀人起舞。这说明在三国时代,这种邀舞礼节还存在于中国,但到了宋代,即使博学的苏轼也不知道这种舞蹈的存在。

日本人在宋代将这种舞蹈称之为汉舞。中国人在现代称之为日本能舞;伴奏地唐乐,日本当时称为乐渤海乐唐乐,但现代我们称之为日本能乐;舞姬展示的唐代伎乐,当时的宋朝已经绝传,现代中国则把它称为日本歌伎舞。

倭人在跳舞,高丽人则表演唐手就是现代被称之为跆拳道的那玩意他们齐声欢唱:君问吾风俗,吾风俗最淳;衣冠唐制度,礼乐汉君臣

幸运的是,宋代没有哈日哈韩的斥责。所以,政事堂的衮衮诸公是带着欣赏与叹服的态度观看。他们被自己的文明所征服,连台下地大臣们也沉迷其中,暂时忘记了争斗。

高丽倭国人退下,跟着上场的是越南人,越南人展示是建筑艺术,郡公李源特地从越南赶来,带了一群能工巧匠。向人呈现地是一叠叠建筑图纸,雕梁画柱精美绝伦

这会儿,越南人开始唱了,他们边鼓边唱:

先取山西十二州,

别分子将打衙头。

不过,他在宋代展示建筑艺术,似乎早了点。中国是在蒙古入侵之后,才丢失修建大型建筑的技术。然而,李源展示这项技术是赵兴特地安排的,在罗列了失传文化之后,赵兴让越南人呈现汉唐时代的建筑技术,不得不说这是一种隐喻。

可惜,这种隐喻台上人看不懂。反而让吕大防找见了作机会。他对苏东坡不满地抱怨:你这徒弟怎么搞的,让交趾人呈上一堆乌七八糟的东西干什么金明池还在开放,叫你的徒弟领这趾人在金明池转一圈,看他们还好意思来这儿炫耀这等技术,好意思拿出手。

越南巧匠无言退下。随后上来地是越南的歌舞伎队伍最先上场的是一对40人的队列,他们手持两头杖,腰悬鼓,边走边手里翻舞击打着腰鼓。声音古朴而沧凉,像是历史老人渐走渐进,唤醒了隐藏在众人基因里的敬畏。

台上苏轼很博学地介绍:这是杖鼓乐。今人击鼓常时只是打拍,鲜有独奏之妙。而古曲击鼓则两头皆用杖,只用鼓声表达乐曲的意思。谓之杖鼓乐。此乐唐时犹存。传闻秦王破阵子就是最后的杖鼓乐,今人多不闻矣。这乐曲

苏轼说到这儿,唤过赵兴问:此乐甚至古朴,必是上古遗物,离人,此为何乐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