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6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秦吏 > 第922章 名不正则言不顺

第922章 名不正则言不顺(第2 / 6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如今天子缺位,大秦的最高统治者,无疑是武忠侯黑夫,他以太尉职摄国事,代行天子之政。

接着便是右丞相李斯,左丞相常頞。

这里却有个小插曲,因为先前陆贾入蜀,游说常頞以蜀郡叛北投南,最终陆贾巧舌如簧,靠着一个“右丞相”的承诺,以及胡亥的昏招,使常頞同意举事。

眼下关中已定,黑夫一边让部将入蜀,准备接管郡县,一边信誓旦旦地写信给常頞,以摄政的资格,拜其为彻侯。又说李斯年迈,在高位上坐不了多久了,只要常頞来咸阳,便立刻让他当右丞相!

“岂有右丞相而不居国都者?望君速速北上,共整朝纲。”

但还有后半句他未言:“曾参、闵子骞非常孝顺,伯夷、叔齐非常廉洁,难道是他们怕死才这样做的吗?是教化使得他们这样做的。”

此言不是陆贾临时想的,而是在奔波各地,替黑夫游说巴蜀之际,根据他所见秦政之蔽,所知三代得失,写的一篇文章里的——至于这些文章以后是叫《陆子》还是叫《新语》,他还没想好。

总之在陆贾看来,秦非不欲治也,然失之者,乃举措太众、刑罚太极故也。殊不知事逾烦天下逾乱,法逾滋而天下逾炽,兵马益设而敌人逾多。

眼下陆贾成了定礼之官,少不了摩拳擦掌,欲加重“礼”在国家治理上的分量。

但陆贾追随黑夫数年,深知这位行伍起家的武忠侯,受秦制熏陶颇深。

黑夫言之凿凿,其实是想顺便解决蜀郡这一游离在他势力外的隐患。

眼下就看常頞怎么选了,如今局势已定,蜀郡被巴郡、汉中包围,翻脸风险太大。若常頞识趣,那便立刻启程北上,交出兵权,换得个人荣耀,家族富贵。

连先前军中儒生提议的进入咸阳后“废苛法而只约三章”也断然拒绝,宁可选择渐渐改动,所以,绝不可能立刻废法崇礼。

只可能是援礼入法,使得礼、法合壁,用一种人情世故的柔软,弥补法家太过刚硬的缺陷。

“不能急,还是得从亟待解决的事上入手。”陆贾如此想。

那为政第一件急事是什么?自然是正名,定下朝堂秩序礼度!

陆贾开始扫视手中的一份新鲜出炉的名单:新朝堂三公九卿诸官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