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6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香港1968 > 187【面具】

187【面具】(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无数记者前往香港教育基金会的本部,想要采访会长霍耀文,但都被罗巧珍给拦了下来,同时她也跟这些记者说下个月在香港节的时候,将会向教育署、布政司署、港督府在港岛皇后广场申请一个场地,举办一场盛大的香港教育慈善表演活动,希望各位到时会到现场采访。

香港节,是港督戴麟趾为了缓和67暴动后,香港的不稳定,从而举办的一场盛大的覆盖整个香港的大型文娱康乐活动,时间早在上个月就已经公布了,1969年12月6日15日。

“在香港节申请一个场地?之前你不是说就是找个酒店,邀请一些人来举办一场教育慈善晚会吗?”

霍耀文一脸惊讶的看着罗巧珍,他是知道港督戴麟趾要在十二月份举办香港节,同时也是知道香港节是有多么地重要。

这早在半年前就已经开始的盛大活动,怎么可能说申请一个场地就能申请的了场地?

霍先生笑着跟我说一个人的发光,会温暖一群人,一个人的真诚,会打动一群人,这样的人,走到哪里,善的种子就会播种到哪里。单凭香港教育基金会是很难将全港所有的孩子送如学校读书,教育署的人在努力制定免费教育计划,我们也同样在努力号召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但我们也必须要让学生们明白一个道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善养善,爱自生爱。

如此方能长久”

在这篇文章的最后,记者李烨磊特意写道霍耀文先生是香港大学出版社社长,香港大学哲学教师,耀文图书出版公司董事长,香港教育基金会的发起人,兼香港教育基金会会长。

同时霍先生也是香港知名科幻、武侠、言情、恐怖作家,笔名浮生,著有《鬼吹灯》《甜蜜蜜》《1999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大唐天魔志》等。

《香港商报》的文章报道出去后,只是短短一个星期的时间,就掀起了数十家报纸对香港教育的激烈讨论。

《明报》“教育是一国之根本,香港文盲率太高,不利于香港建设和发展。”

《文汇报》“教育是人不可或缺的!”

《星岛日报》“杜绝文盲,让更多的孩子走进学校!”

《大公报》“香港广大的贫困学子此刻需要我们全部人的帮助,套用霍耀文先生的一句话一个人的发光,会温暖一群人,一个人的真诚,会打动一群人,这样的人,走到哪里,善的种子就会播种到哪里。”

随着香港报界对香港教育普及的激烈交流,渐渐的衍生到了各行各业,作为香港教育基金会的创始人,又是《商报》的采访对象,霍耀文又一度成为了各大报纸的宠儿,接二连三的登上了头版新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