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6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远去的风筝 > 第二百三十一章,犹太人才,

第二百三十一章,犹太人才,(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教会开始奉行温和路线,把耶稣描述成卑微恭顺、逆来顺受的代表,极力宣传不抵抗主义,号召信徒“爱自己的仇敌”、“被骂不还口,受害不说威胁的话”,逐渐失去了反抗性。罗马统治者见基督教再也不会对其统治造成威胁,于是也改变了对基督教的态度,逐步由迫害转变为扶植和利用它。公元三九二年,罗马统治者宣布基督教为国教,同时下令禁止异教信仰,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也皈依了基督教。这样基督教一跃而成为统治者的宠儿,迅速发展为全欧洲、乃至世界性的宗教。

基督教成了世界性的宗教,犹太教却仍然局限于在犹太人中发展,成了纯粹的犹太人的宗教。宗教势力的相互争夺,致使两者之间产生了矛盾。

犹太教说救世主尚未降临,基督教说救世主就是基督耶稣。这一点,是双方矛盾的一个焦点。

虽说犹太教是基督教的母亲教,但基督教教义认为,是耶稣的12门徒之一的犹大为了30块银币而出卖了上帝之子,导致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这就造成了基督徒们在情感上对犹太人的仇视。这种宗教感情的社会化,又逐渐衍化成一种大众化的厌恶犹太人的社会心态。同样,这种社会心态也作为一种文化沉淀。世代“遗传”,并随着岁月的推移,逐渐与社会经济政治相结合,使之成为一种随时可以被利用的社会政治的潜在力量。

希特勒就是利用了这种潜在的宗教文化思想力量,将他的仇犹反犹思想发挥到了极致,并使之成为疯狂的社会驱动力。

说句实在话,到目前为止,日军对犹太难民也是不错的,实行的是保护、救助政策。不然的话,犹太难民在上海的处境会更惨,那真是刚出虎穴又进狼窝。历史上日军对犹太难民实施隔离政策,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开始隔离犹太难民,没收英美国籍犹太难民的财产,实行审查证制度。日军甚至改组了中欧犹太协会,使其成为亲日的管理犹太难民机构。

这种情况下,攻进大上海的六十七军想在一夜之间从犹太难民中动员一批技术人才到根据地去,难度确实不小。

中欧难民协会会长莱塞、副会长费利克斯·卡德格、理事会库特·来狄早就知道六十七军和于明,此刻正在等着呢。

一见面,于明就向三人敬礼问好。

莱塞拿着周毅他们散发的传单,用英语对于明说:“于将军,你确保这上面说的能够实现么?”

事实上,耶稣之死与犹太人一点关系都没有。这是经过后世史学家、神学家、犹太史专家考证研究出来的结果。

莱塞之所以这样问,是因为六十七军宣传传单上的条件很实在。第一条,开宗明义,说的是六十七军和粤省同情并支持犹太人独立建国的主张。仅这一条就把犹太人的心给激活了,要知道犹太人已经飘泊了1800多年了,奋斗的最高目标就是建立一个犹太国家。

六十七军传单上的第二条是六十七军和粤省尊重犹太人的宗教信仰。这一条和第一条一样,对于犹太人来说,都是极具震撼的冲击。因为欧洲之所以反犹、排犹,并不是希特勒的独创,而是由来已久的宗教情结决定的。

犹太人信奉的犹太教,是在公元前一千年代前期,在巴勒斯坦“先知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是在原始社会多神崇拜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神教。教义是信奉“独一真神”耶和华,教规是“摩西十诫”,约法是《旧约全书》,简称《旧约》。犹太教认为犹太人是耶和华的特选子民,将有救世主来拯救受苦受难的犹太人。

基督教本身是犹太教的一个分支,从犹太教分离后发展成了基督教。基督就是救世主,是耶稣的尊称。早期基督教继承了犹太教的核心一神信仰,全盘接受了犹太人的经典《圣经》和救世思想,成员和骨干也都是被罗马统治者压迫的犹太人。

基督教的救世主耶稣,就是因为不满罗马当局的暴虐统治,四处宣传一神教教义,而被罗马派驻巴勒斯坦的总督彼拉多(约于公元十四~三十七年间)处以极刑,钉死在十字架上。到了公元二世纪后,许多富人加入了基督教,并逐渐夺取了教会的领导权,使基督教发生了性质上的改变。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