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6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唐]今天也在努力当太子 > 第 166 章

第 166 章(第1 / 6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这时候科举考试制度还不完善,最明显的两个特点,一是考试不用糊名,二是每年取用人数极少。

考试不糊名,也就意味着有极大操作空间。尤其进士科考试并没有严格的审核标准,皇帝也只看最后结果,谁能中选几乎都由几位考官判断。

如此一来,能否中选就不止看文章写得好不好了,考官一般还会参考考生的名气与背景。如果考生平时名气大、声望高,或者背景比较深,有人在考官面前推举,那考生中选的可能便要大一些。

当然不是没有底线的,即便考官可以容情,也要考生自己有实力才行。

典型的例子,比如两百年后的李商隐,作为名留青史的大诗人,他的文才本事自不必说,但他青年时期几次参加科举,却因为出身不好屡屡落第,直到开元二年第六次参加科举,山南西道节度使、前宰相令狐楚向考官推荐了他,李商隐这才终于进士及第。

别看魏征平时凶巴巴,连李世民都想骂就骂,其实私底下人还算好相处,没什么架子,也喜欢提携后辈。

眼前这青年姿容出众,大方得体,魏征对他印象不错,有心看一看他的本事,只是李承乾也在这里,他不好擅自做主。

魏征看向李承乾,就见马车窗户大开,几个小脑袋挤在窗户边,正好奇又期待地看着他们。

魏征:“……”

他对青年微微颔首:“你且念来听听。”

因此考生为了增加高中的机会,往往会想尽办法替自己刷名声,广交好友、参加各种诗会文会、还会时常出入平康坊。

是的,就是教坊!

大唐的文人没事就喜欢逛逛教坊,甚至将之视为雅事,自然不只是为了风月情.色,更因为教坊本就是刷名声的好地方。

青年整了整衣裳,双手背在身后,微微抬高声音,念出了几首诗。

李承乾于诗词一道并不是很精通,但鉴赏能力还是有的,这诗写得确实不错,且独具一格,显然这青年年纪轻轻,已经在诗词一道有了与众不同的见解。

只是诗中阿谀之气比较重,令人有些不喜。

苏琛有些可惜:“如果再多些风骨就好了。”

李承乾也叹了一声:“行卷诗向来如此,世人皆爱奉承之词,若诗文风骨太重,很难得到贵人青眼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