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6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一代权臣 > 117 逍遥坐监

117 逍遥坐监(第1 / 3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正在外边的林叔寒正上下奔走,寻求营救秋仪之的办法之时,秋仪之本人倒是心静如水。

原本秋仪之的身份摆在这里,即便犯了罪过也不会被投入大牢,而是会由刑部有司官员,挑选一处僻静民宅或是佛寺软禁起来也就是了。然而此次是皇帝亲口下旨,刑部官员不敢自作主张,只能按照皇帝的圣旨,在将秋仪之关闭在江南道府衙门的牢狱之内。

即便如此,有了宰相钟离匡的亲口叮嘱,又有在尉迟良鸿在刑部的亲自照顾,秋仪之在牢房之中没有吃半点苦头——进门的三十六计杀威棒自然是免了,牢头纵是浑身是胆也不敢刁难折磨,饮食起居也十分受用,就连他居住的单人牢房都由专人一天打扫两次。

比起在外面勾心斗角、如履薄冰,秋仪之身在这密不透风的牢房之中,心里反而踏实了许多,只是面对四道青砖砌成的结实墙壁,实在是无聊得紧,他便开了张书单,请牢头去外头采购。

秋仪之自从居间于大商人周慈景和老船主李直后,便两面抽头,每个月进项都在一万两银子以上,皇帝虽将他囚禁起来,却没下旨搜检抄家,着实富得流油。事到如今,林叔寒作为秋仪之的谋士,花起这笔钱来极为大方,又有尉迟良鸿的面子在,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的牢头、狱卒都被他打点遍了,采买几本书的事情,当然也就没有什么为难的。说句难听的,就是秋仪之想见秦淮河畔哪座青楼里的花魁,牢头一样能想办法给他送进来。

在钟离匡的那边受阻之后,林叔寒还未放弃,忽然心生一计,转而去找随皇帝南下的河洛王郑华。

郑华向来韬光养晦、不问政务,到江南之后当然不会参与军事政务,而是找了一群所谓江南才子天天游山玩水,也算是逍遥快活。因此他听说是“半松先生”林叔寒登门拜访,立即来了兴致,竟以皇帝亲弟弟的身份,亲自出来迎接。

待将林叔寒迎入书房之后,便斥退左右,开口就要谈论诗文书画。

林叔寒却没有半点同河洛王郑华谈风弄月的雅兴,将秋仪之的事情同郑华说了之后,便请郑华出面,将秋仪之保奏出来。

郑华是个明白人,知道以秋仪之本身的身份功劳,寻常过失皇帝是不会轻易惩处的,今时今日被皇帝关入囚牢,必然是犯了通天大罪。

原本以郑华的禀性,他是不愿意参合这种捅破了天的大事的,无奈林叔寒营救秋仪之的心情坚固,答应若是郑华帮忙,便替郑华手抄一部《论语》并篆刻一方印章。

这两样东西,在郑华眼中,可是无价之宝,左右权衡之下,干脆让手下取出上号湖笔、端砚、徽墨、宣纸,让林叔寒就在此处抄写,自己立即就到皇帝那边保奏秋仪之。

然而皇帝余怒未消,郑华冒冒失失跑过去,除了结结实实喷了个硬钉子之外,只取回皇帝一句训斥“你只在江南赏景吟诗便可,这等事情不是你可以掺和的”,便灰溜溜退回了自己的住处。

此时林叔寒只将论语从《学而·第一》抄到《雍也·第六》,见郑华回来时候满脸的阴郁而不带半分喜色,知道这事情没有办成,只得留下这半部《论语》在郑华这里,便告辞回去了。

这两个人的面子都不好使了,那就连足智多谋的林叔寒都不知如何才能将秋仪之营救出来。思前想后,除了亲笔写了一封信送到在京城洛阳监国的郑淼那边,让这位同秋仪之关机极好的三皇子说话作保之外,便只能枯坐书斋,任凭局势发展而已。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