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6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一代权臣 > 097 三路强攻

097 三路强攻(第1 / 3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郑荣听了这两方意见,只觉得第一种太过保守,第二种太过激进,便修书遣八百里加急,送到京城洛阳中去,询问正在坐镇监国的三子郑淼。

郑淼也是随秋仪之南下深入过岭南王府腹地的人,知道外人攻打岭南道实在是困难重重,故而回信时候虽没有明确表态支持秋仪之的的主张,却也是有极强的倾向性——主张将岭南军封闭在江南道,再聚而歼之,大事可定。

郑淼乃是郑荣心仪的接班人,既然有他说话,那用兵大计便也确定:从江北出发,兵分三路,强攻江阴、镇江和金陵三大重镇,要一鼓作气将岭南军主力击败,再三路迅速穿插推进,迅速占领江南道通往岭南的关节要害,从而将进犯江南道的岭南军全部抓住,再伺机寻求主力决战,将敌军主力全面歼灭,并将郑谕抓获或是击毙。

大计已定,郑荣便将集结起的三十万重兵,分成三路:一路主攻江阴,由大皇子殿下郑鑫指挥;一路主攻镇江,由二殿下郑森执掌;一路则直下金陵,由皇帝亲自坐镇指挥——三路大军,约定于春分当日同时渡江发动进攻。

郑鑫、郑森两位皇子得了圣旨,立即领军赴任去了。

原来那郑谕知道父王郑贵被俘之后,朝廷无所顾忌,必然大举来攻,因此也尽量做好了应敌准备。他见长江虽然绵长,可是能供大军集结登陆的,也就不过寥寥几处而已。

因此郑谕并不分兵各处,处处把守,而是在江阴、镇江、金陵等三个江南重镇部下重兵,想着只要能够将这几处要害守住,即便朝廷有小股部队从别处渡江过来,自己也能迅速调集大军将其歼灭。

事到如今,郑谕早已没了取而代之的雄心,同朝廷划江而治、分庭抗礼也是妄想,只求能够凭借长江天堑,将仗打成一锅稀粥,到时候便能同朝廷讲讲价钱,多少能够保留岭南王府的地位,也算是心满意足了。

皇帝郑荣却不做这样的打算,在他眼里,现在只有彻底剿灭岭南王府,彻底祛除这一心腹之患这一个打算而已。

因此,本着这一“除恶务尽”的原则,郑荣自军队集结完毕之后,便多次召集宰相、皇子、秋仪之及前军将领,商讨对敌之策。

金陵方向上,由皇帝郑荣亲自坐镇指挥。

按照众人的意思,现在朝廷力量胜过岭南军,与其在山陕、湖广和江南三处相持,只要皇上一道严令下去,约定山陕方向大举进攻汉中、湖广方面将军韦护直插腹地,从而将岭南军的主力诱导到西边,江南再大举进攻,那战事大局就能牢牢掌握在朝廷手中。

可秋仪之却提出了反对意见。

他认为,以现在朝廷的兵力、人才,正面战胜郑谕并不存在什么大问题。可是万一战局陷入僵持,郑谕经受不住正面大军的压力,选择收缩兵力向岭南道退却,便会形成几路大军围攻岭南道的局面。

届时,虽然朝廷大军能从江南、湖广、云贵三个方向,将岭南叛军围个水泄不通,可是岭南王府在岭南道耕耘已久,仅凭借岭南道崎岖曲折的地形,便足够给朝廷进剿造成极大的麻烦。而岭南独有的烟瘴、蛮族、瘟疫等不利条件,更会造成官军极大的伤亡,这样朝廷即便能够顺利拿下岭南军,那也势必会付出更大的代价,又会是将来休养生息恢复元气的一大阻碍。

因此,秋仪之建议,应当集中力量猛攻江南方向,力求将岭南军主力——特别是郑谕——堵死在江南,这样瓮中捉鳖,防止叛军遁入岭南,才能彻底消除后患。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