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6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鳏夫的文娱 > 第171章 【文学函授班】(求订阅)

第171章 【文学函授班】(求订阅)(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林有成的文学评论现在还是很受关注的,这也是因为现在林有成的身份地位不一样。

“当然,思想意识、时代感、价值观方面的深刻变化,也使中国社会的思想及认知方式处于调整之中。现在路垚的《平凡的世界》恰恰是去除掉如今热衷的艺术探索,而专注于写乡村青年的个人觉醒、追求和命运,很显然,评价《平凡的世界》并不能单纯从文本本身的艺术创新性,也不能只是从文学变革潮流中去给出定位,更为恰当的阐释方法,应该是从这部作品和时代的契合方式,和社会意识的互动关系中去建立起有效的语境……”

林有成不知道别的编辑和文学评论家是怎么看待路垚的《平凡的世界》,他自己是非常喜欢《平凡的世界》。

当然,这样的文学函授学习方式,从八十年代初延续到九十年代初期,前后长达十年,成为文学青年自学成才的新途径,一如《鸭绿江》函授创作中心创办三年,深受广大文学青年欢迎,对培养文学新人,发展壮大文学队伍起到了非常重要推动作用。

不得不说,这也都是因为现在林有成早就不是那个刚出来的新人作家。

这并非说《平凡的世界》属于俗文学系统,而是在被认为高品质的文学作品与广大读者欢迎的作品之间,很难找到平衡点。

林有成听见张解放这话,有些意外,他没想到张解放居然会让他给文学函授班的学生上课,这太出乎他的意料了。

毕竟现在林有成也不是什么无名的新人作者,作为茅盾文学奖的获得者,林有成这位还算知名的作家为路垚的《平凡的世界》给出了很高的评价,还是会引起一定的关注。

“要知道文学是时代的产物,不只是在创作论的意义上,在接受美学的意义上更是如此。《平凡的世界》不合的是文学变化革新潮流的时宜,合的是当时社会变革现实的契机。虽然说现在文学艺术处于急剧的变革中,文学创新的渴求牵引了文学共同体的注意力,文学自主性思想也影响了文学在创新性上的任性发展,文学探索促进中国文学艺术水准迅速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创作与阅读产生分离。”

有些文学函授班还会在报纸上刊登函授班的消息,学制一年,学费十元,后面汇款单雪片般飞来,函授部立刻就有了十多万元现金,可想可见现在这些文学爱好者对于文学创作究竟带有多大的热情。

不过,对于张解放邀请去给文学函授班的学生讲课,林有成这边还是摆了摆手,拒绝道:“我怎么好去给他们讲课。”

林有成其实很清楚,事实上1980年代后期直至1990年代,国内的知识分子文化与普通大众文化以后会处于严重的分离状态,在文学接受方面的普遍焦虑,就是无法统合“雅俗共享”的矛盾,不过是文化困局小小的表征而已。

正是因为这個原因,文联的张解放也特意来春风巷邀请林有成。

很显然,林有成这篇文学评论文章在某种程度上是引起了的一定的讨论。

虽然说,林有成后面有打算去京城,但是很显然现在林有成还没有去,自然也就还在湘省作协这边。

林有成并不会知道,他的这篇文学评论文章被遥远的路垚的看见了,多少都还是受到了鼓舞,毕竟要知道现在他的这篇《平凡的世界》根本就没有获得非常大的轰动,更别说是称赞,这些让路垚也都产生过动摇是否要继续写《平凡的世界》后面的故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