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6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 > 第353章 赐常家好田三万亩

第353章 赐常家好田三万亩(第2 / 7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常风的回答很是隐晦:“禀皇上。海河灌溉了北直隶的千里沃土。臣听成化、弘治两朝治水第一能手白昂说过,天下江河,温顺时滋养土地,养育黎民。泛滥时冲毁家园,危害黎民。”

“故而,天地之间缺不得江河。江河泛滥便要治。”

正德帝道:“狡猾。常卿啊,你说的哪里是江河。分明说的是文官。你是让朕治一治文官呢。”

常风却道:“回皇上,臣说的的确是江河。至于您问臣的,关于是否恢复祖制,削弱内宦权力的问题臣粗陋,就是一个只知杀人、整人、栽赃、绑票、打闷棍的武夫恶汉。”

“这几年臣上了年纪,愈发糊涂。脑袋里像是装了一团浆糊。这种事关朝廷社稷的大问题,臣如何答得清楚?”

常风自己的想法是:文官一手遮天,对朝廷来说不是好事。刘健、谢迁擅权才过去四年而已。教训历历在目。

先皇孝宗爷哪儿都好,惟一的缺点就是过于依赖文官。导致文官势力尾大不掉,无法无天,吏治腐化。正德帝好容易将大明从错误的道路上矫正了过来,怎么能犯跟先皇同样的错误?

说句题外话。大明亡于一百三十多年后。亡国原因有很多。

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贪贿成性的文官把持各级官衙。崇祯帝的政令别说出京师,连皇宫都出不去。

崇祯帝发出去的圣旨像擦屁股纸一般。他颁布的圣旨再有利于国家、百姓,下面的文官也有一百种方法把经念歪。圣旨经层层文官执行下去,最终变成盘剥百姓的恶政。

正德帝道:“呵,你可不糊涂。你聪明着呢,跟朕想到了一处去。”

“张永。”

有一年,崇祯帝为了执行剿匪方略,需要一百万两银子当军饷。国库没钱,只能下旨从民间征收这笔军饷。

崇祯帝发出的征饷圣旨大意如下:朕知道让各级文官征收一百万两银子,文官们会从百姓手中盘剥上千万两。可是军情如火,朕为了大明国祚,也只能暂苦百姓一两年

怪不得崇祯帝曾发出“文官皆可杀”的悲鸣。

若正德帝是个循规蹈矩的好好皇帝,把权力都交给刘健、谢迁那伙儿文官。恐怕大明会早亡百年。

言归正传。常风要答题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