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6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后明余晖 > 第二五九章 拖沓三百余年的事;武装新倭军论战

第二五九章 拖沓三百余年的事;武装新倭军论战(第2 / 5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王朝兴亡盛衰犹如灯火变幻,时而闪耀时而黯淡,本该消亡于崇祯十七年的大明王朝以另一种形式存续至今。

世祖皇帝开创的新王朝从正统性上来说是优秀的,血统与得国之正均无异议。

论血统,汉世祖光武帝乃长沙王刘发后裔,父亲只是一员县令,已是没落皇族;明世祖与之相仿,只是一员奉国中尉,同样是皇族末流。

论得国,汉世祖以寡敌多,推翻王莽,历经十二年再度一统天下,民心所向;明世祖同样艰难,面对席卷中原的八旗与无数绿营,以及内斗不休的南明各方势力,同样鏖战多年才平定大江南北。

尽管如此,从狭义上来看,就如同西汉与东汉虽然主体结构相近,但官制已有相当不同,且都城和世系改变,也往往被视作同一国号的两个王朝。

但是!他仍然接受了册封,并设宴席招待了大明使团一行人。

不过后来这场战争还是继续打了下去,历经好几年,最终以明军将倭寇击败至朝鲜南边而告终。

作为这场乌龙的始作俑者,沈惟敬被抓捕下狱,两年后被万历皇帝下旨斩首。朝廷对这位大忽悠的评价记载为:。

万历年间赐予丰臣秀吉的敕书、制书、印玺仍然留存至今,它们被妥善保存在大阪。

所以朝廷前几天就命令在大阪租界的经略使将它们暂时要了回来,送回京城供皇帝御览一下。

同样的情况对于后明而言,历代皇帝其实都不在乎这一点,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既然正统性完全足够,也就没有提防的意义了。

是否要确定前后二明之分?朝野之间往往隔上三五十年就会旧事重提,但是每次都是正反双方吵得沸沸扬扬之后却无果而终。

事实上不乏有皇帝觉得这样争辩还挺有意思,顺带还能趁机推波助澜的转移朝政矛盾。

此刻,朱士堰侧首咳嗽了几下,轻轻摸了摸那盖着鲜红的方形大印的地方。

当敕书与制书被呈上时,朱士堰和一众阁臣们都甚为感慨。

敕书与制书都是由黄色绫锦所为,边缘缀以祥云、瑞鹤、腾龙图案,最后盖着“广运之宝”的大印。

摆在他们面前的精致圣旨仿佛裹挟着仙法一样让人着迷,自万历二十一年到如今至昌三十八年,整整345年之久。

历史的厚重感让人禁不住下意识地屏住呼吸,或许三百多年和许多动辄千年的文物相比算不了什么,但圣旨蕴含的还有国祚之深意。

自秦伊始,历朝历代享国时间参差不齐,秦朝15年、西汉210年、东汉196年、隋朝38年、唐朝290年、辽朝210年、北宋167年、南宋152年、元朝98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