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6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血月维度 > 第一百三十九章 挟持?

第一百三十九章 挟持?(第3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现在我们知道,穿甲弹的穿透能力-主要来源于弹丸运动时的动能。而要增大弹丸击中目标时的动能,就必须提高弹丸的速度。我们现在使用的穿甲弹,除了用长管火炮发射外,还都将弹体做成流线型或长杆形,就是我们常说的脱壳超速穿甲弹。因为脱壳超速穿甲弹的弹丸形状像支长箭,所以,还有人称它为箭形超速穿甲弹。脱壳超速穿甲弹的穿甲本领更强。

.............................................................................

但为了保护浮空车上无装甲武装的长官符秋彤,所有卫队士兵还是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松懈,全力集中在这名“叛变”的副驾驶身上。

手枪是世界各国空军飞行员配枪中的“常青树”。它短小精悍、便携易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经出现过“用手枪进行空战”的战例。此后,手枪一直是各国空军飞行员配枪的首选武器,尤其对驾驶舱空间较为狭小的歼击机来说,手枪一度成为飞行员的不二选择。不过,此后手枪作为飞行员配枪,已经更多地用于飞行员落地后自卫。

对驾驶舱空间相对较大的运输机、轰炸机来说,飞行员有条件选择一些枪身较短的步枪和冲锋枪作为配枪。和手枪相比,冲锋枪等武器更有利于跳伞的飞行员在陌生野外环境中生存。

历史上,一些国家的空军飞行员配备的步枪,曾被要求采用两根枪管的设计,一根枪管用来发射步枪弹,另一根枪管用来发射霰弹。为保证飞行员安全,D国甚至为飞行员配备过M30三管救生枪,其中就包括两根可发射霰弹和独头弹的枪管。

显然,选择这类枪械作为配枪有利于飞行员生存——在落地后能有效地驱赶野兽、打猎充饥,维持一段时间的生存需要。

如今,一些国家为飞行员选择新配枪时开始将战斗功能纳入视野。这一方面是因为在战争中,出现了被俘飞行员遭到敌方虐杀的新情况,更多飞行员开始考虑一旦“落难”将选择顽强抵抗和伺机待援的方式;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以前仅能提供“生存”类功能的配枪,已无法满足当前飞行员的一些自卫防身需求,迫切需要在枪弹威力方面有所提升;再一个方面,是因为随着直升机大量使用,飞行员需要更多地直面地面火力威胁。一旦直升机被击落,飞行员即便幸存,也需在营救力量抵达前,尽可能地进行自卫战斗,从而为获救赢得宝贵时间。

总之,两个世界为飞行员配枪共识未变,但所配枪支用途有所改变,那名副驾驶手中的VZR-10型自卫手枪仍旧属于动能武器,对人类的杀伤效果依旧“坚挺”,当然,对符秋彤的那些装配了外骨骼装甲的卫队队友来说,这种武器只要不和中彩票一样击中装甲的薄弱点,那实际作战中打在身上不说是挠痒痒了,毕竟血印世界的弹药在设计之初就自带破甲设计,但在装甲面前口径和动能等级不到一定程度想要“破防”还是非常困难的。

如果大家留心观察木匠用气钉枪往木板中打钢钉的过程,就会发现:随着木匠师傅们的操作,钢钉一颗颗齐根没入了厚厚的木板中。大家可能会奇怪,钢钉怎么就轻易地打进木板里面了呢?这主要是由于气钉枪给了钢钉很大的初速和动能,凭借着高速和强大的动能,钢钉钻进木板里面就非常容易了。

穿甲弹的穿甲原理和钢钉穿透木板的原理是一样的。

穿甲弹素以强拱硬钻而着称,也就是俗话说的硬碰硬。它主要靠弹丸命中目标时的大动能和本身的高强度击穿钢甲。俗话说,“打铁先得自身硬”。要击穿目标的装甲,没有一副硬朗的身子骨是不行的。因此,穿甲弹的弹丸,都是用比坦克装甲硬得多的高密度合金钢、碳化钨等材料制成的。穿甲弹个个都长着非常坚硬的脑袋壳(即弹头),是坦克、装甲车辆的死对头。当然,对付混凝土工事,它也照样当仁不让。

发射时,穿甲弹丸在膛内高温高压气体作用下,一触及目标,就会把钢甲表面打个凹坑,并且将凹坑底面的钢甲像冲塞子一样给顶出去。这时候,弹丸头部虽然已经破裂,而弹体在强大惯性力的冲击下,仍会继续前冲。当撞击力达到一定数值时,引信被触发点燃,就引起了弹丸装药的爆炸。这时,在每平方厘米面积上,可产生数十吨至数百吨的高压,从而杀伤坦克内的乘员、破坏武器装备。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