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6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凤穿残汉 > 第一百三十一节 荆州名士

第一百三十一节 荆州名士(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如今唯一让诸葛亮略感庆幸的便是徐庶并没有参与劝进并且刘备也没有当场表态。不过诸葛亮也敏锐地意识到刘备白天之所以没有表态,不是不想在荆州建立封国,而是在顾忌他的情绪。不可否认刘备的这份体贴令诸葛亮甚是感动。毕竟像刘备这般在乎臣下心思的君主世间少有,更勿用说还是在这等事关天下大局的重大问题上。

因此诸葛亮一方面在情绪上对列国分封始终存有抵触;另一方面他又深感刘备的知遇之恩,不忍坐视这位仁德之君继续蹉跎下去。矛盾间诸葛亮没由来地心情一阵浮燥,指下一涩,琴弦应声而断。

随着琴声嘎然而止,诸葛亮的耳边响起了一个熟悉的声音,“孔明有心事乎?”

诸葛亮循声抬头就见刘备不知何时已然站在了他的面前。月光下的刘备既不高大威猛,也不风流倜傥,身着一袭布衣的他只是静静地站在那儿,好似一位平易近人的长者。却令诸葛亮心念一动,由不得搁下手中的桐木琴,赶紧起身相迎道,“见过主公。”

“孔明无需多礼。”刘备伸手扶起诸葛亮,横扫了一眼断弦的桐木琴,旋即幽幽地叹了口气道,“孤令孔明为难也!”(未完待续。。)I527

“卜都定鼎。还政天子。分封诸侯,以藩屏汉……”就这跳动的灯光杨修背手在帐内来回晃荡了一圈后,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驿动,悄声向刘晔探问道,“子扬,汝说此事可当真?”

说实在的刘备部这几日的表现在刘晔看来多少有些自我矛盾。倘若真是天子派人南下调停曹刘纷争,刘备显然应该向他们两位曹军特使示强才对。因为这样一来刘备才能在接下来的谈判中取得先机。可在过去的数日中刘备却始终都在向他二人示弱。这显然不符合谈判的原则。难道说大公子真被蔡吉、孙策等人说服答应出让天子?亦或是说孔文举携旨南下是刘玄德故意放出的烟雾,旨在引曹公出城?

对于此刻的刘晔而言可以容他分析的情报实在有限。而曹操目前的处境又容不得曹营孤注一掷。于是在手捻长须沉吟片刻后。刘晔最终还是摇了摇头道,“此事尚难定论。余等宜以静制动。”

杨修见刘晔回应得如此谨慎,当即剑眉一挑以轻佻的口吻追问道,“若此事当真耶?”

“若此事当真……”刘晔呢喃着重复了一遍杨修的问话,旋即深吸了一口气肃然道,“则山河变色也!”

刘晔此话一出杨修顿时收敛起了轻浮的笑容,因为他深知刘晔的山河变色之说一点都不为过。作为出身世代簪缨之家的世家子弟,杨修对于汉室多少还是有点感情的。遥想当年曹操奉天子入许之时,杨修也曾立志报效朝廷。然而现实很快就将他的那点理想撕裂得七零八落。特别是衣带诏事件爆发后天子与曹操彻底决裂,使得他们这些个朝臣每天都得在汉室与曹氏之间做着如履薄冰的抉择。如今蔡安贞抛出了分封诸侯的倡议,想来许都不少人都会为之欢呼雀跃吧。可如此一来汉家天下也将随之名存实亡。

正当杨修黯然神伤之际,夜空中忽然飘来了一阵如泣如诉的琴声,仿佛是在为汉家的末路而哀鸣。被勾动心弦的杨修忍不住抬手撩起门帘,迎着皎洁的月光闭目倾听了片刻,继而回味着感叹道,“未曾想刘营之中也有此等善琴者。”

“诸葛孔明善音律,许是其在抚琴。”刘晔信步走到杨修的身后提点道。

杨修惊诧地睁开了眼睛,随即若有所思地自语道,“诸葛村夫有心事乎?”

一轮皓月下,诸葛亮端坐帐前,将一张梧木琴架于膝上,任由纷乱的心绪随着指尖轻弄琴弦宣泄而出。诚然一早便知荆州世家会鼓动刘备接受蔡吉分封诸侯的倡议,但白天群臣的表现还是令他深感齿冷。在一干劝进者中既有誉满荆州的名士,如张存、殷观;也有与诸葛亮关系密切的好友,如习祯、廖立。然则无论这些荆州名士身份如何,与诸葛亮的关系如何,都无一例外地对割据分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一刻作为寓居人士的诸葛亮与荆扬本地士人之间那道无形的鸿沟也由此显现了出来。正如寓居东吴的张昭不论再怎么受孙策器重,始终都会心向朝廷。而南阳张氏哪怕出过历职三公的张伯慎,其子弟张存依旧会为了自家利益鼓吹分封。诸葛亮作为从琅琊南迁荆州的寓居人士,在感情上自然也是更偏向于大统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