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6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凤穿残汉 > 第八十六节 持续发酵

第八十六节 持续发酵(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据青州探子来报,约有数百学子聚于龙口衙门前抗议郭奉孝蛇鼠两端要其立即出兵救援齐侯。此外徐州侯成、兖州臧霸亦已趁势入侵齐地,想来此事做不了假。”周瑜语气凝重地点头道。

嘭地一声闷响,孙策的拳头重重地砸在了大帐中央的支柱上,直震得正个帅帐瑟瑟发抖。“早知如此,当初就不该让仲谋北上!”

黄盖见状赶紧小心翼翼地向孙策劝说道,“主公莫急,昔年老夫人怀二公子之时,曾梦日入怀。想来二公子此番定能化险为夷安然南归。”

若按后世人的观点黄盖这话属于典型的迷信,但这会儿的孙策倒还真信了黄盖的说法。这一来是因为据说孙氏兄弟之母吴夫人在怀孙策时。梦见月亮飞入怀中。怀孙权时又梦见太阳入怀。其父孙坚听过吴夫人的说法后,当即喜不自胜的断言日月乃阴阳的精华,是极为富贵的象征。而孙策本人也一直将此事视作自己与弟弟孙权有神助的佐证。二来嘛,东吴与辽西相隔万里之遥,就算孙策此刻有心想救孙权也是爱莫能助。所以除了相信孙权有神灵保佑会化险为夷之外,孙策一时半会儿还真没什么辙。

就见那侍进屋行礼后,便当众拆开封印朗声念道,“吾部已于三月初一日誓师出兵,勿虑——张辽、庞统。”

耳听并州的张辽与庞统已然挥师驰援辽西,崔琰和黄珍双双长舒了一口气。而郭嘉则从侍从的手中接过书信扫了一眼底下盖着的官印,跟着就将信纸递给黄珍道,“此信可安民心?”

黄珍若获至宝地收起书信,连连点头道,“可安,可安。有此信老夫定能说服学子自行散去。”

然而崔琰却不似黄珍这般乐观,就见他微簇着眉头呢喃道,“若有学子依旧不肯罢休,那可如何是好?”

郭嘉手捻棋子肃然道,“若有人不肯罢休,那便依通敌之罪处置。”

从早前的尊经阁下围攻曹丕到这一次府衙前击鼓请愿,一次又一次的变故令郭嘉意识到讲武堂那些血气方刚的学子是极其容易被煽动的。他们既可以是蔡吉逐鹿天下的助力,也可能在眨眼之间就成为颠覆齐地的乱源。而学子的这种不成熟做派也令郭嘉不得不开始反思起讲武堂的教学来。在他看来一个学子若是连最起码的局势都看不清,那学再多的技艺读再多的书也不能算是“士”,至多也就是些会读书写字的愚夫愚妇罢了。

其实郭嘉会有这样的看法本也不足为奇。须知东汉的私学虽颇为昌盛,但每一个大儒在收学生前都会从品性、资质、出身等方方面面对学生进行筛选。中途还会根据学生学习的状况以及其平时表现出的品行决定是否继续教下去。由此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说人中龙凤吧,至少也是千里挑一。而讲武堂却是本着“有教无类”的原则接收一切愿意学习的人进来学习。如此一来讲武堂学子的水平在郭嘉等人眼中也就变得参差不齐起来。所以这会儿要是真有学子不识时务地继续闹下去,那郭嘉非但不会觉得可惜,反而还会毫不犹豫地出手替讲武堂清理门户。

不过事实证明讲武堂的学子并没有郭嘉想象的那么不堪。随着黄珍当众公布张辽、庞统已出兵辽西救援齐侯,衙门前虽还有狂生揪着郭嘉等人“不出兵”的把柄不放。但绝大多数的学子还是陆陆续续地开始自行散去。倒是“齐侯受困事件”所造成的乱局依旧在中原各地不断发酵着,甚至一路影响到了长江以南的荆扬两州。

三月的江南正值春雨润如酥的繁茂时节,长江边吴军的营帐如棋布星罗一路向南绵延数十公里几乎一眼望不到边。然而此刻的吴侯孙策却是身披铠甲,以一脸阴沉的表情在帅帐内焦躁地来回走动。在他的右手边军师周瑜正凝眉低头似乎是在沉思着什么。而对面以黄盖为首的其他十余名吴营将校则将眼神齐刷刷地随着孙策的身影一同晃动着。

突然间孙策停下了脚步,扭头以求证的口吻向周瑜探问道,“齐侯与仲谋真已受困辽西?”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