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6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凤穿残汉 > 第九十六节 有教无类

第九十六节 有教无类(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蔡吉听崔琰这么一问,心知算是过关了。加之话题已由《论语》转到教育,蔡吉自然是打蛇顺竿上地回应道,“孤当年建讲武堂确实是想将孤儿培养成才。”

“那讲武堂可有人才出仕?”崔琰饶有兴致地追问道。

“管子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区区十年,如何能得经世之才。”蔡吉毫不避讳地摇头道。

“齐侯何出此言。老夫可是听闻齐侯在东莱开科取士,讲武堂学子成绩斐然啊。”崔琰一提开科取士,一旁的崔林等人立刻就流露出了羡慕之色。在这个依靠察举举荐人才的时代,一个人若想出头就必须要有好的门第,好的家族,最不济也得有个好老师。否则就算你有通天之能也难入诸侯法眼。在这种背景下,蔡吉实施的开科取士宛如一道阳光为不少苦无门路的士子照亮了通往仕途的大门。外界对此的各色传闻虽多,可在场年轻士子还是向亲耳听听科举创始者本人的说法。

迎着周遭热切的目光,蔡吉却只是苦笑着摆摆手道,“东莱上届科举,世家子弟统揽明经三甲,讲武堂只算成绩平平。”

在崔林的带路下,蔡吉等人很快就来到了崔府书房外。但见若大的院落中摆放着刀枪棍棒,俨然就是一练武校场。但正对面的书房之中却传来了朗朗读书声。联想到崔琰少好击剑,尚武事,如此景象倒也不足为奇。

蔡吉抬手阻止了打算进屋向崔琰通报的崔林,兀自带着曹丕悄无声息地走进书房,寻了一个角落坐了下来。崔琰师承东汉经学大师郑玄,故时常会有游学士子来其府上求学。此刻屋中就坐着三名年轻士子,其中一人正朗声阅读《论语?泰伯》中的句子,“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堂上坐着的崔琰则闭目倾听,似乎并没有注意到不请自来的蔡吉与曹丕。然而就在那士子念完全句之后,崔琰却突然睁开双眼,平视着角落里的蔡吉张口问道,“来者可是齐侯?”

崔琰声姿高畅,骤然发问,令在场众人的视线都集中在了蔡吉身上。面对周遭惊讶而又好奇的目光,蔡吉恭恭敬敬地朝崔琰俯身一拜道,“晚辈蔡吉见过季珪。”

崔琰上下打量了一番蔡吉,随即抚着四尺长须问道,“素闻齐侯出身书香门第,不知对先前那句先师之言有何见解?”

对于蔡吉的说法,在场的一干人等倒是没有流露出意外之情。崔林更是直言不讳道,“世家家中藏书万卷,考得比寒门好本无可厚非。齐侯能给天下寒门一展才华之地,已是实属难得。”

蔡吉没想到崔琰一上来连招呼都不打,直接就要考校的学问,不禁在心中苦笑——这句话在后世可是有多重含义的哟。但对方既已抬出了她的家族,身为“书香闺秀”的蔡吉就必须得亲自接招,不可假借曹丕之手。于是在稍稍整理了一下措词之后,蔡吉决定依照目前所实施的政略来解释句子,却见她清了清嗓子,斯条慢理道“此句出自《论语?泰伯》,之前还有一句,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故孤以为此句应念作: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蔡吉独特的断句方式令包括曹丕、崔林在内的一干青年士子皆露出了惊讶之色。显然他们学《论语》至今还没碰到过如此念法。先前念书的士子更是瞪起了眼睛,若非碍于蔡吉齐侯的身份,怕是早已跳起同这小女子理论一番了。然而崔琰却依旧不动声色地向蔡吉颔首道,“愿闻其详。”

蔡吉则顺着的思路继续解释道,“上句言教化,下句言行政。即百姓知理,可使由之,百姓不知理,则需以诗、礼、乐教化其知之。如此方合先师‘有教无类’之意。”

面对蔡吉联系上下文的分析,先前还一脸震惊的士子,都不约而同地陷入了沉思之中。本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的解释是,国家统治百姓,只需指使驱赶他们去做事就行了,不要让他们明白他们在做。属于牧民之术。可依照蔡吉的念法,“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的意思就成了,如果百姓的行为是正确的,那么我们就应该支持他们的做法;如果百姓的行为是误的,那么我们就应该让他们他们所犯的。属于教育的范畴。两者都不能算,因为孔子的时代没有标点符号。在场众人也不可能穿越,听孔子究竟是说的。

正当众人苦思究竟那一种念法才是正解之时,堂上的崔琰以爽朗的大笑打断了众人的思绪,“好个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齐侯建立讲武堂之时,可也是抱着有教无类之心?”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