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6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凤穿残汉 > 第九十五节 帝王之才

第九十五节 帝王之才(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蔡吉骤然转换话题,让在场的文武不约而同地都楞了一下。却见高顺诧异地问道,“主上去清河,黎阳还攻否?”

“围而不攻。尔等先在魏郡、清河两郡屯田夏种。”蔡吉果断地下达了对黎阳城的处置。原来黄河已然进入夏季汛期,连带着黎阳城的地下水位也上涨了不少。如此一来土遁旗自然是无法继续挖掘地道。而蔡吉也不想将有限的兵力投入到残酷的攻城战中。恰逢眼下是夏种时节,有道是夏种一日早,十日赶不到;夏种前后差一分,每亩少收好多斤。能抓紧多种一粒粮都是好过在黎阳城下磨洋工。

“喏。”高顺与辛毗双双抱拳领命。

面对贾诩的问话,蔡吉在心中稍稍整理了一番后世史书有关马腾的记述后,便当着众人的面侃侃而谈道,“马腾,字寿成,马援后也。灵帝末年起事于西州,后与镇西将军韩遂结为异姓。始甚相亲,后因部曲不和,马腾不顾之情发兵袭韩遂。韩遂怒,聚众回攻马腾。双方至此连兵不绝。试想马腾为点蝇头小利都能不顾情谊偷袭义兄。倘若曹操予以其高官厚禄,其又怎会不倒戈相向?”

由于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后世不少人都将马腾视作保汉的忠义之士。认为他是因为接了刘协的衣带诏才会被曹操所害。其实在真实的历史上,刘协发衣带诏的时候马腾还在凉州和韩遂互斗。曹操杀马腾更是与衣带诏事件相差了十多年。事实上真正害死马腾的并非刘协和衣带诏,而是他的马超。建安十二年,曹操向马腾施压,迫使其入朝为官,举家迁往邺城,仅留长子马超代替马腾统领部队,屯于原地。然而仅过了两年,马超便与韩遂举兵反曹,身为人质的马腾一家亦为曹操所杀。

当然在场赵云、高顺、辛毗等人并没有看过《三国演义》,自然也不会为马腾是忠是奸的问题同蔡吉展开辩论。相反他们倒是一至认为偷袭义兄的马腾确实不可信。而以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一贯手段,其必会如蔡吉所言离间马腾与郭援。正所谓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恐怕此刻一路高歌猛进的郭援尚不知晓,他所面临的最大敌人并非曹操,而是所谓的盟友马腾。

贾诩听完蔡吉一番分析,脸上亦流出了赞许之色。所谓的相人之术,并非是像混吃骗喝的方士那般看人相面,而是能根据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来分析判断其为人。蔡吉能从马腾所作所为中分析出其脾性,进而判断其,确实堪称一绝。想来蔡吉之前对其他诸侯的正确判断也是用的此术。如此绝技让贾诩不禁想起高祖当年所论的“得天下之道”——得人者得天下,失人者失天下。有些人将这句话中的“人”理解为民心。但贾诩却知在帝王之术中,这里的“人”指的是人才,即善于用人者得天下。道理似乎并不复杂,可真正实施起来却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为王者必须先人是忠,人是奸,人是君子,人是小人,手下文武的为人性格,如此方能将臣下运用自如。

说白了就是要先有“识人之术”,才能做到“得人者得天下”。可以说识人之术是成就帝王之业的一大关键。一个人若没有识人之术,就算再才华横溢,再万夫莫敌,都无法取得最终的胜利。相反一个人若有识人之术,能将有识之士招入麾下运用自如,那哪怕他不学无术,依旧能成就一番霸业。项羽与刘邦便是最典型的例子。

难道眼前这个女子真天生就拥有帝王之才?

贾诩下意识地打量了一番蔡吉,继而由衷感叹道,“主上真善于识人。”

“文和过奖。”蔡吉谦逊地回应道。清楚三国人物的平生可算是蔡吉争霸天下的一大利器。因为历史的轨迹或许会因她的介入而改变,但人物的性格为人却是固定的。蔡吉正是借着这一优势,将帐下的一干文武掌控得服服帖帖。在面对袁绍、曹操等当世枭雄之时,亦是游刃有余。但是这一招也并非百试百灵。倘若对方是没有在史书中出现过的人物,或是记述模糊的人物,蔡吉便只能凭的经验判断对方为人与性格。好在大多数没在史书中出现的人物并不出彩,以蔡吉这些年积累下的阅历与经验,也能做出相对准确的判断。但是有一人却是例外,那就是林飞。

直至今日蔡吉在面对林飞之时,依旧会有一种难以掌控的感觉。那个男子的特性太过模糊,完全不似郭嘉、贾诩等人目标明确。蔡吉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林飞有利用振兴墨家的意思。如果没有这一条,她很可能一早就已出手将其除去了。不能掌控的人,就干脆抹去,这是史书给予蔡吉的教训。

本着这一原则,蔡吉决定主动出击,招纳更多已知人才为己所用。所以下一刻她便将话锋一转道,“东郡之乱暂且静观其变。孤打算明日前往清河拜访崔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