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6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魏逆 > 第80章 临风

第80章 临风(第2 / 8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横竖不过是一些资财,他并不在意,随口就允了。

但是,为什么,夏侯惠请的授学先生只是三日一授字书、十日一授《孝经》;而让他请的先生则是每日上午启蒙、三日一授《孝经》《论语》以及《礼记》呢?

这可是正儿八经的授学了!

所请的二位先生都是可以讲解经义的士人,且请一人的费用就得三百石。

而夏侯惠所请的三位先生呢?

理由是夏侯惠在一次与他闲谈的时候,还感慨着新军百废待兴、生活艰辛云云,然后就“无心”的提了一嘴,说什么日后他用度不缺了就在城内置一小宅,以备偶尔呼朋唤友饮宴为乐放松一下。

颇有家资的曹纂听了,立即就付诸以行了。

每一次回城公干都会让一扈从先行归小宅备下酒肉,让他得以饱餐了再回来。

但他一点都不觉得夏侯惠善解人意。

这个竖夫,竟是垂涎他的钱财,时常借着各种由头让他出资!

只是识文断字之人而已,费用合计才两百石.

不是说“不患寡而患不均”吗?

为何夏侯惠这个竖夫在他的身上就不“均”了呢?

比如给屯田客的家小延请医者与启蒙先生。

从豫州民屯招募而来的屯田客,因为已然画入民籍的关系被安置在淮水北岸、聚邑落而居。如此,他们的家小自然也无法与仍归属屯田制士家的家小一般,享受到新军军医的诊治以及夏侯惠出资招来的先生授学等好处。

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一军之中,不可厚此薄彼也。

夏侯惠是这么说的。

然后,待夏初四月那些屯田客安顿好家小、忙碌春耕完毕前来淮水南岸入营为卒后,就建议由他来出资请医者与先生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