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6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魏逆 > 第67章 在我

第67章 在我(第2 / 7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带着这样的思虑,夏侯惠越想越觉得自己超出天子曹叡叮嘱之外,在上疏士家变革时附上募屯田黎庶为卒的做法可行。

况且,他只是提出谏言而已。

具体可行与否,还有天子以及衮衮诸公来决策啊~

反正又不会画足添蛇,加上也没什么好犹豫的。

只不过,天子是让他等庙堂对陇右战事有定论后再上疏,故而他也只能暂且压下念头,将心思转去如何火中取栗获得战功上。

思来想去后,夏侯惠便将主意打到了民屯的黎庶上——既然都要推动士家变革了,民屯的黎庶是不是也可以顺势变一变呢?

正好,天子曹叡不是在大力整治民屯积弊嘛~

而且夏侯惠知道,所谓治大国若烹小鲜。

在庙堂推行更改国策变革的时候,往往都很谨慎的先试点推行,以观实效后再作定论。

所以,夏侯惠便想着,在上疏的时候以淮水两岸的田亩荒芜为由,推行士家变革时以此地田亩作为奖励,如此既可以形成裨益社稷的“耕战实边”之利,又不会侵夺了当地世家与豪右的利益,让变革的助力小一些。

是的,想在此番贼吴孙布诈降之事中获得战功,他就是火中取栗。

因为三百人的斥候营,其中一百骑卒是每日当值巡视的定额,所以他仅有两百骑卒斥候可动用。且就连王凌都无法从李长史手中讨要得兵马,他自然也不会请得了兵。

而针对士家凭战功赎身后,兵员减少的问题,则是用民屯的黎庶来裨补。

乃是推行在民屯中募兵之政。

对于应募者,朝廷直接画淮水两岸的田亩作为奖赏,且让他们自此脱离屯田客的身份成为自耕农,以此来激励黎庶踊跃响应。

如此,这些黎庶应募为卒后,可弥补石亭之战后淮南战线兵力寡少的时艰。

而他们的家眷来淮水耕耘被朝廷赏赐的田亩后,每岁依律征收的田租等赋税,又可以养新募之兵,如此不是朝廷无需付出多少代价,便可以得到一部自给自足的戍边兵马了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