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6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话事人 > 第334章 动作频频

第334章 动作频频(第2 / 5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比如想全部吃下五千引窝,总花费至少需要白银万两以上。

这对林泰来而言肯定也是一件吃力的事情,但吃力就对了,越吃力越能让林泰来在扬州消耗时间。

见蔡御史不反对,张师爷便道:“既然东翁也同意了,那我尽快与盐运司商议个章程,怎么放这五千引窝。”

虽然蔡御史是巡盐御史,不是盐运司的主官,但是对于蔡御史的指令,盐运司不敢不听。

在大明的最开始,巡盐御史只是负责对盐务进行监察和查账,和盐运司没有上下级关系。

蔡御史在心里盘算了一会儿,也点头道:“这个主意也不错,总体可行!”

“窝”在盐业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意思就是资格凭证。那么所谓引窝,就是盐商购买盐引的资格凭证。

盐商从盐场买盐需要盐引,但是领取盐引又需要引窝。

简单地说,盐引是一次性的,每年用完就作废了。

而引窝是固定存在的“不动产”,每年都可以凭借引窝的窝数来领取相应数目的盐引,当然要先交钱。

但是大明官场体制发展到现在,带风宪衔的官职权力越来越大,巡盐御史已经成为盐运司事实上的上司,和巡抚变成了布政使的上司一个道理。

蔡御史心里也有数,这些年淮盐购销状况不错,所以再放五千新的引窝出去问题不大。

五千引窝的意思就是窝数五千,可以据此每年领取五千盐引。

而且引窝是能够世袭的,就像田地一样,可以代代相传,又称为窝本。

所以说,林大官人强租来的一万两千盐引,其实严格来说应该是一万两千引窝或者窝本。

至于引窝怎么来的,当然是盐商花钱从盐运司买来的,这叫做认窝。

当然引窝的数量是有限的,而且价格很贵,一般没有大资本玩不起。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