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6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危险啊孩子 > 四四一、慈母手中线,严父笔中情

四四一、慈母手中线,严父笔中情(第3 / 6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人生处事最忌虎头蛇尾。这种人做什么事在事前都不慎重思考,只有三分钟热血,想做时能找到要做的理由一大把,恨不得马上就做;不愿做时也能随口说出一大堆不做的理由而立即停止。劲鼓得快,气泄得也快。

依我看,你应该在以下几方面努力用功:

一是在信念、意志、毅力和决心的磨练方面应该重点解决问题。要磨砺成吃苦耐劳的本领。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在农村生活期间看到过很多吃苦耐劳的人和不少好吃懒做的人的不同遭遇及他们在社会中的不同地位。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农村,正在搞“人民公社化”,农民靠在生产队劳动挣工分来分粮食、分配钱。勤劳的人分的粮食多,心里不慌。而懒汉总是不够吃,希望生产队长快点分粮。有个懒汉到了晚上有事没事都到生产队长家聊天,坐在队长家的米缸上用脚敲打米缸,当听到“蓬、蓬、蓬”的声音时,他心里十分坦然,因为生产队长家也没有多少米了;当听到“卜、卜、卜”的声音时,他就赶紧回家拿着一条米袋丢在肩上,出门向别人借米去。这懒汉家的情形,就像当年红军长征后留守江西苏区的陈毅元帅没日没夜应付国民党军队围剿时写的《赣南游击词》一样,让看到的人为之心酸:

(选一)

天将午,饥肠响如鼓,

学习的根本目的,是将通过学习得到的知识转变为提高自己乃至人类生存能力的技能。俗话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一个热爱劳动的人,一个干一行爱一行的人,当他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事熟练得像庖丁解牛般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时,他实际上是在享受着劳动的乐趣和学习的收获,同时,也在实践着自己成功的人生。诚然,知识在不断更新,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纵使当初知识较为丰富的人,如果不继续努力学习,也有江郎才尽的一天。

有一个电视主持人讲了一个故事,让我至今记忆犹新:有位作家早年写过几部武侠小说,以后就再也写不出作品来了,他便花大价钱买了一部真迹的《武功秘笈》,希望能增加他的创作素材。这时,恰逢他老婆临盆住院,一连数天只听见老婆痛苦的呻吟,却不见儿子出生,作家便关切地问:“老婆,生产是不是很痛苦啊?”

他老婆说:“当然啦!这跟你现在生产不出来的感觉是一样的!”

作家马上把脸一沉,生气地说:“怎么能这样比!你是肚子里有,我是肚子里没有。”

知识的原野就像广袤的宇宙,人们经过数千年的挖掘,也只不过是取其冰山一角。人类的认知是世世代代无止境的探索累积过程。从刀耕火种到杂交水稻、再到太空植物,从嫦娥奔月的传说到太空站的遨游和宇宙探测,从***“坐地日行八万里”的诗兴勃发到现在国家“巡天遥看一千河”成为现实,人们从知识积累中得到了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与空间。有人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学习就是掌握这个第一生产力的前提和过程。一个有作为的人,终其一生都是学习的过程。

粮食封锁已三月,

囊中存米清可数。

野菜和水煮。

二、要树立坚定不移的意志、毅力和决心,锻炼培养自己百折不挠的品格。

人和万物一样要经过春、夏、秋、冬的更替,而有作为与没有作为的人也一样有各自甜、酸、苦、辣的人生体验。纵观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他们之所以能成功,一是十年磨砺,厚积薄发。二是找准目标,坚定不移。三是经得起挫折和失败的打击。有人说,人在年轻时是最富有的,因为年青人富有时间、富有经历失败的本钱——因为还输得起。当然,也意味着还能赢回来。关键是要善于分析挫折和失误的原因,勇于克服困难,磨砺成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

诚然,人在年轻时富有激情和创造性,但也是最容易犯错误的阶段。人的一生关键的脚步只有几步,一步走错便很难回头。因此,见凡做事要通过可行性分析决定做与不做。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如果有条件,应该多征询他人的意见作为自己决策的参考。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美国准备发动朝鲜战争,但有一个问题他们始终把握不准:刚成立的新中国会不会参战?敢不敢参战?当时,美国有一家很出名的顾问(咨询)公司,向美国政府提出愿意有偿提供信息,但美国政府不愿为此掏腰包。后来,美国政府得出了与该公司相反的结论:中国不会参战。并据此快速发动了韩战,美军司令麦克阿瑟将军扬言打完仗回美国过圣诞节。

这场战争的结果是:由于中国参战而拖了数年并换了几个美军司令也没有全身而退,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场没有取胜的战争。数十年后,那些决策这场战争的美国政要们仍在为他们付出的惨重代价而懊悔莫及。

你要记住:有知识积累的、正确的任性叫果断,而无知的、不正确的果断既是任性又是轻率;有水平的固执叫执着,没有水平的固执既是固执也是任性。而任何人的任性和轻率行为都是要他自己付出代价的。因此,自己在做决定时要以逆向思维冷静地考虑:做此事后的美好前景如何?做后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有哪些?不做此事对自己有什么弊端?还有:做这事代价有多大?我付不付得起这个代价?我愿不愿意付出这个代价?等等。当推敲再三、一经决定,便犹豫不得,要一以贯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