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6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 > 第三十三章 上党风云 下

第三十三章 上党风云 下(第3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两人一硬一软,没能说服库褥官伟斩杀张沈归顺邺城,但却成功地让对方手下留情放过了自己。事实上,库褥官伟对张沈并无忠诚之心,救援张沈的目的只是为了通过张沈塔上鲜卑慕容氏。库褥官伟是鲜卑人,虽然不从属于慕容鲜卑部落,却依然对同族人建立的燕国心生好感。张沈曾经和他说过,燕国与并州已化干戈为玉帛,联手为盟,那时他就动了通过张氏归顺慕容鲜卑的心思。是以,他可以任由上党郡天翻地覆,可以放走梁安、蒲法,却一定要救张沈。

库褥官伟的意外出现让土城内的联军陷入困境,战,未必能赢,走,无法干脆利落地脱身。冯鸯心内忐忑,只好倚仗土城和敌军对峙,一边等待长子、壶关两路人马的消息,一边让蒲法、梁安、辛夷等人指挥散居在泫氏县的枋头人丁向长子城和长子城南的冯家堡转移,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最恶劣局势。

张沈和冯鸯一样忐忑不安,安全虽然暂时无虞,但他脑袋里却是一片懵懂,不知上党郡发生了什么事。在库褥官伟的护持下,张沈一边在土城外休整并州军残部,一边派出侦骑,前往上党各地打探风声。

双方以同样茫然的心情等待了一天,二月十四,各种消息纷纷汇集到土城内外。冯家堡、枋头联军攻占长子、壶关并且亮出了民王麻秋的旗号。

张沈得报,大惊失色,他不惧冯家堡、枋头联手叛乱,对方无根无基,无论闹得再凶,最后的结局只能是失败,对此他很有信心;他唯一担心的就是邺城势力的渗透,相比并州来说,邺城就是一个庞然大物,有着无穷的人力物力,只要稍一发力,对上党郡就意味着灾难。更可怕的是,壶关竟然落入对方掌控之中。

二月十二日黄昏,张沈率部抵达丹朱岭,一边命部众安营扎寨,一边传令蒲健、蒲安、冯鸯等纠纷当事人前去见他。

此时蒲健已死,蒲安去了壶关,冯鸯如何敢孤身前去张沈大营应付?和伍慈一商量,冯鸯决定改变原定的夜袭之计,趁并州军营盘未立之际发动突袭。

冯鸯选择的攻击位置非常巧妙,突袭是从并州军营盘东北方向发起的,这样的话,并州军若想回转长子、壶关,必须击败冯家堡、枋头联军,若是向后退却,与这两城只会越来越远。

猝不及防之下,并州军果然抵挡不住联军的突袭,但是,未经整训的联军同时也缺乏彻底击溃并州军的实力。双方在黄昏时分的的丹朱岭下展开激战,倚仗平日训练有素,张沈指挥并州军以少敌众,边战边向南方退却。冯鸯有心一战擒杀张沈,率领联军苦苦纠缠,连夜鏖战,二天一早,厮杀的战场从丹朱岭挪移到泫氏县土城。

泫氏县土城是枋头氐人部落迁移到泫氏后蒲健的驻地,因为时日短促,土城尚未完工,只有一圈垒到中途,半人多高的土墙。土城目前属于冯家堡、枋头联军下辖,蒲安本部和归降的蒲健残部驻扎于此。

张沈几乎要发疯了,得报之后,他立即向上党郡各地颁发征召令;督请上党各坞堡壁垒倾其所有兵丁人马,帮助南和张氏夺回壶关、长子,剿平冯家堡和枋头人的叛乱。

前有追兵,后有土城阻挡,鏖战一夜损伤严重的并州军眼看就要陷入绝境,这时候库褥官伟突然从土城东北方杀出,救出张沈残部。面对库褥官伟这支生力军,苦战一夜的联军无力抵挡,冯鸯无奈率部退入土城。双方一在城外一在城内形成对峙。

库褥官伟为何会在此时出现呢?究其原因,还要从梁安、蒲法这一路说起。

十二日午后,梁安、蒲法携带了不少金银财货以及羊只东去拦截库褥官伟,两人吧将库褥官伟截在泫氏土城西北十余里处许诺道,只要他库褥官伟不干涉枋头内部酋长之争,事后枋头人将赠送他一百头耕牛、三百匹战马,两千只羊,且愿与他库褥官伟结盟,日后相扶相助,患难与共。

在厚礼和谦卑的言辞面前,库褥官伟心有所动,遂勒令大军停止西进就地驻扎,准备在接收了枋头人的赠礼后回转太行山西麓;哪知道半夜里事情有变,斥候禀报说丹朱岭发生战事,张沈被冯家堡和枋头人夹攻,正在向南败退。

库褥官伟闻言大怒,一边勒令部众连夜拔营,前去救援张沈,一边去寻梁安、蒲法的晦气,要砍了这两个欺哄瞒骗自己的小人。在杀气腾腾的库褥官伟面前,梁安、蒲法毫无惧色,蒲法慨然言道枋头人和冯家堡已暗中投了邺城,上党郡马上就是民王麻秋下辖,并反过来劝库褥官伟顺应时务,归降民王,斩杀张沈以为晋身之阶。梁安不像蒲法那样激烈,而是好言好语地相劝,言道上党郡将会发生大变,局势变换莫测,让库褥官伟做事不要过于决绝,为自己为部众留下一条退路。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