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6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回到明朝当太子 > 第二卷 南方 第二百一十四章 收获(7)

第二卷 南方 第二百一十四章 收获(7)(第1 / 4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朱慈烺也是感慨,有些事不是看着自己在理上,便可以辩赢的啊。

此时刘兆辉也是查问清楚:“这人叫阮之铮,是军需司的知事,似乎不是复社,亦非东林。举人出身,挑入司中为知事半年,久在外任,所以殿下不识得他。”

大元帅府诸司要用的人很多,象经历、知事、吏目这样入流品的官员,进士名额不够分配,而且人也不愿做这种八九品的佐杂小官。

而在朱慈烺认为,大明政府有一个很大的毛病,就是杜绝了吏员的上进之路。

唐宋之时,小吏上进就很难了,不过以吏为官还是有机会的。唐人有固定年限升转制度,吏员中优秀的,可以为县官。

林典史的话,就是在指责这个姓阮的官员不识大体,在百姓面前吵闹。

虽然话锋锐利,藏着骨头,不过大道理倒还不错。

阮姓官员被他说的噎住,一时答不出话来。顿了一顿,才道:“收取杂税摊派的事,学生会向上禀报的。”

林典史微笑道:“向上报?大人尽可随意。我想,大人可能还不知道,收取杂费开支,其实也是太子殿下恩准的,所以,大人尽管随意好了。”

这句话就象一闷棍,把姓阮的官儿和朱慈烺都是打的昏头转向。

宋人科举取中极多,一科最多中千人以上,从状元到五甲当然不能全做清要馆阁官,就是亲民官也不够分配,所以闲官很多的同时,四甲以下的,也是分到各衙门里去当小吏,所以科举吏职很多。

到了大明,进士三甲都是亲民官正印,举人屡试不中的可以大挑知县,至于吏员,可能大明太祖受过小吏的气,所以十分鄙夷,吏员等级划分简单,而且不得上进,且允许世袭。

就在朱慈烺惊疑不定的时候,阮姓官员也只是呆了一呆,接着便厉声道:“太子三令五申,正赋之外,不得滥收,你们不知道弄什么鬼,哄骗上头,本官职守所在,一定会向上申报,哪怕奏明太子殿下,亦在所不惜!”

两个官儿当众吵嘴,你来我往,好不热闹。

下头的百姓俱都是瞧的呆了,哪里想到,进城来交赋税,却瞧得眼前这一场大热闹!

被这个阮姓官员驳回来,老辣的林典史也有点儿恼羞成怒的样子,面上也颇露出颜色来,想了一想,便向着对方冷笑道:“阮大人,你好象是军需司的知事,前来本县只是查察提举库粮,押送清江等处,我想,本县怎么收正赋杂派,与大人没有太大的关系吧?”

这么一说,更是占在理上,这姓阮的知事虽是一腔正气,不过在世务机变上确实差这个林典史太多,几番较量下来,已经是落在下风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