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6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重返1977 > 第一百六十五章 妙棋

第一百六十五章 妙棋(第3 / 5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想想看吧,这么个屁大点的地方居然养着六个人。那里面的利润有多厚,还用说吗!

也正是因此,在京经商多年的人才会有一个共识——别看每天钱没少挣,可累死累活挣得钱,都他妈交房租了!

那么从这个角度来说,洪衍武做出这样的选择也就很正常了。

是,这个年代的人谁都知道,干体户挣钱,倒卖国库券挣钱,得收藏邮票、古董、老式家具,可这些是普通人能想到的招儿。

对洪衍武来说忒不合算,格局也太小了。

也正是因为这个,西单商场才会成为京城第一家年销售额过十亿的单体店。

至于其他形形色色的“小地主”就更多了。

实事求是的说,当年像什么百花、劝业场、民族大世界、华威大厦这些地方,真正有钱的,幸福的,可不是天天辛苦出摊儿练摊儿的商户。

而是第一批先到先得,有幸在这里落户的个体户。

这些人干的挺早,应该说充分享受了时代的红利。

而且他这个人还是很有点自尊心和荣誉感的。

他就觉着,要重活一辈子还跟牛马似的低头苦干。开个什么买卖铺户的,靠精打细算、撒汗挣钱,那丢不丢人啊!

他哪儿能照本宣科,完全走别人的老路呀?那比猪也强不了多少。

一开始赚钱比较容易的时候,他们就自己干。后来慢慢到市场竞争比较激烈的时候,他们就把摊位转租给更能干的人了。

不但照样能吃香喝辣,还免得自己干活呢。于是摊位转租的市场就这么形成了。

但要说比他们还精明的,其实倒是那些后来后到,却敢于从他们手里签长期合同,把一大批摊位攥在手里的人。

正是这些人发明了“转租费”和“顶费”,也是这些随行就市当二房东的人,导致摊位费步步高升,反倒成了一种投资品。

不夸张的说,在华威大厦“韩国城”最火的时候,一个2x3面积的小摊位,承租的个体户与真正的执照主人之间已经隔了四个人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