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6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鸿蒙教尊 > 第二十一章,元卿渡劫,紫气浩荡九万里1

第二十一章,元卿渡劫,紫气浩荡九万里1(第3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期间郑元卿遭遇无数来自中土九家的攻击,却都被他以大神通渡过,随着他的学生越来越多,大秦王朝文风开始与武风争雄,为了避免了两极分化,郑元卿终于接受了秦王的御旨前往祖龙城。

当他看到中央大殿的内圣外王四字时,忽然他发现,他所做的一切都值了,似乎治国之道,莫过于内圣外王四字,内施仁术,外展王道,对自己的子民,展现仁义,对敌人露出血刃。

郑元卿与秦九世一见如故,彻夜长谈,数日不见早朝,出来第一件事,就是立下丞相一职,总领军政,后郑元卿不负众望,立六部,轻刑责,真正的开始施展才华,整个大秦王朝空前强大,似乎除了没有攻城掠地之外,其强盛远超第一代秦王的所在时的盛世。

整个大秦王朝都知道有一位陛下,有一位先生,有一位丞相,还有一位圣人,尽管大秦王朝所有人都知道这后面三个身份是同一个人,但孩童的眼中永远只有先生,官吏眼中只有丞相,而世人眼中只有圣人。

想到这一切的一切,秦九世不由感慨,郑元卿的才学,尊至圣戳戳有余,现在剩下的只有这劫数。

郑元卿与他相见之时,不过才半圣,那时候郑元卿孤身周游七国,传播学术,而最后来的,才是秦国,世人皆对秦国抱着恐惧之心,尤其是以儒家为首的文人们,对秦国敌意之深几乎不可化解,即使秦国国策中有尊圣贤,崇武德,内圣外王,可世人皆认为秦国残暴,连年卷动战争,导致生灵涂炭。

这一切似乎都如此理所应当,所以大秦王朝,从立国严法,虽有一句尊圣贤,却无一文人敢为大秦王朝效力。

大秦王朝以法立国,杀人着死,偷盗者断手,无人敢行凶作恶,却是人心惶惶,向来只有武堂而无文堂,所以百姓历来以从军为荣,即使大秦王朝最高的武侯,甚至大字不识一箩筐,可军纪军阵却一点也不滞后。

二十年前,半圣周游列国,论百家学术,传播圣人之道,儒家等九家请半圣入堂,却被半圣断然拒绝,只道:“读圣人书,教天下礼,不上高堂,不尊规矩!”

这句话的意思很简单,只是郑元卿看不惯儒家的高高在上,似乎讲学只能是在那干净礼仪的高堂之上,而并非是在市井之中。

“三步取天下!元卿,你断不能陨落,日后我还需你陪我取这天下!”秦九世心中突然想到了这个书生的天下策...........

所以他说教道理,绝不上高堂,更不尊你儒家规矩,于是遭到儒家为首的中土九家排挤,曾被人唾弃,身为至圣在被人骂成市井盲流,甚至被盲流口水相污,他却只是笑笑不语。

周游七国,无人敢学他的道理,无人敢学他的学术,似乎他就邪魔,而并非半圣。

而后郑元卿毅然走入世人皆认为是虎狼之国的大秦王朝,在大秦王朝秦王召见,可他依旧是照例拒绝,反而是置秦王圣旨不加理会,开始在秦王朝境内周游,却发现此国上至而立之年,小到三岁孩提,居然连字为何物都不知。

令他欣慰的是,秦国人并非与外界所传如妖魔虎狼,甚至让郑元卿感觉到了一股淳朴的民风,在这里善就是善,恶就是恶,行善着,天下人尊,行恶者,有法理诛,从无欺诈之事,更是崇尚武德。

从此郑元卿依然在此生根,决定将老师所传的圣人之学,全都交托于秦国,二十年里,秦王曾下十道御旨,让郑元卿觐见,却都被他一口否决,而二十年后大秦王朝不但崇尚武德,更知圣贤为何,武学厉喝下,往往伴随的是郎朗书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