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6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海上长城 > 456 经济之医疗

456 经济之医疗(第1 / 5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此人和某军阀有些渊源,也曾经是某一小势力的核心,过过刀头舔血的日子,倒是有些冒险精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位刘老板算是重操旧业。此人家族在四川有几处盐井,因此听到有盐矿,虽说此盐非彼盐,却也兴奋无比。

不过,他的这一万两黄金本钱虽然看似不少,但是支撑如此之大的项目却根本不够。后来他又找了一些商人入股。最终搞到了大约一百万美金的股本。

最终商人和政府方面做出协商,政府方面不出资金,只出服务。保驾护航占了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

外交人员和商人们一起努力,经历了一番周转,总算把这个项目搞成了。

现在商人们遇到了新问题,再次求助于政府。

李广一踏上大唐岛,就开始了忙碌。在和袁总理进行了三天交流商议之后,李广送走了这位雄心勃勃焕发青春的海唐国政府总理。

十月十五日,袁晔带队开始了海唐国总理第一次五国国事访问。

在这三天时间里,李广对于政府的开支和投资计划也有了进一步了解,随后就开始了忙碌的工作。

海唐国在四三年农业收益最高,但是进一步加大投入也是必须的。首先,袁晔和比利时刚果殖民政府签订的关于钾盐矿项目的合约已经生效,前期准备已经完备。海唐国现在就需要排出大量的人员正式开工建设。

政府为商人服务,这种观念在中国内地现在根本行不通,但是在海唐国却自然而然的形成了。其主要原因,海唐国的经济是一种特别的外向型经济。可以说,国家要获得财富,军队要获得装备,全是依靠的进出口贸易。

由于比利时殖民地,黑人虽多,但是愚昧不开化的半原始人,根本无法使用。要想使用,怕是要采用血腥手段。那地方,比利时殖民政府虽可以对武力睁一眼闭一眼,但是这种行为很可能会引起一些冲突和纠纷。而且海唐国也不可能派兵。因此,进度受阻。商人们投入了钱,就想见效益,心急如焚。

刘文才的长子刘黄书(名字够怪)求见李广,讲了这么一件事情:美国人从比利时手中购买了三万吨铀矿,比利时人倒是非常想赚这笔钱,也想用土著人工作。但是折腾多时,最终发现稍微需要点纪律性和技巧的工作,土著完全的不能担任。最终还是从各地招收白人完成了这项工程。

在这种战乱的年代,商人和国家结合的愈加紧密。没有国家武力做后盾,商人们出海做贸易,轻则倾家荡产,重则丧命大海异域。

而政府又对商人们创造的利润极为期盼,双方虽有利益分歧,但是总体上合作还是很不错的。

比如这个钾盐矿项目。李广从记忆中挖出来的钾盐矿大致位置,商人们雇人勘探,政府凭借和比利时的关系促使了合约的签订,现在政府还要帮助商人解决一些困难,保证项目的顺利运转。

钾盐公司的老板姓刘,名文才,乃是川中有名的巨富豪绅。由于各种原因,卖了家财筹集了一万多两黄金。来到了海唐。

李广曾因其名望,算是千金市马骨,希望能因此吸引更多的有钱人到大唐岛安家落户。因此接见过一次,提出了这么个项目。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