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6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 第六百一十七章 文人相轻

第六百一十七章 文人相轻(第2 / 6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蔡元培说:“我路过上海时,吊唁了黄兴将军与蔡锷将军,可叹时事弄人,再见面竟然只有一副遗像。在灵堂中我还见到了马君武,他听说我要做北大校长后,一直在劝阻,说北大的腐败尽人皆知,走马灯般不知道换了多少任校长,没有人全身而退,胡仁源实在当不下去,才请辞;我这个前清翰林来了,也只能败坏一世清明。但我在面对黄将军与蔡将军的遗照时,反而更坚定了要做点事的决心。”

“全要仰仗孑民了!”范源濂苦笑道,“因为洪宪帝制的闹剧,这段时间北大又遭遇了一波打击,理科院因为从预科上来的学生多,相对好一些。文科院就乌烟瘴气了许多,教师中不乏只靠印发旧讲义糊弄学生的。那些官宦子弟的学生,更是只知道吃花酒、捧戏子、打麻将,不读书,混日子。大学堂所在的马神庙一带,现在成了酒楼遍地、暗娼招摇过市的地方。作为文化圣地,太讽刺了!对了,还有康南海,天天嚷着要让黎大总统将孔教定为国教。”

蔡元培说:“五年前,我初任教育部长,曾制定了废除忠君尊孔思想,合并经文两科的举措;五年过去,不仅没有进步,反而退步了。”

李谕说:“也不是所有人都在尊孔,孑民兄记得陈仲甫(一枝独秀)吗?”

蔡元培说:“知道。”

李谕说:“条约是定给别人看的,危及自己时,洋人有几个还会遵守?”

范源濂无语道:“他们说了算。”

蔡元培在法国待了几年,有点体会:“道德在战争面前不值一提。前线涌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也有非常多英勇的战士,但他们付出的鲜血只能成为巴黎政客们手中的棋子。”

反正用不了多久,法国就会迎来一场超级大兵变。

“都一样……”范源濂喃喃道。

李谕说:“他在新办的杂志《新青年》上,发了一篇文章,专门驳斥康有为的论断。”

范源濂说:“我也看到了,叫做《吾人最后之觉悟》,对尊孔思想的批驳非常精彩。”

“新青年?”蔡元培说,“好!我拟一篇电文,把他招来北大,不能再让大学堂的名头坏下去。”

几天后,蔡元培前往北大举行就职演讲。

蔡元培说:“也幸好我见识了这场可怕的战争,一个国家只有拼尽全力时才能看清它的全部面貌。列强们确实强得可怕,飞机、飞艇、坦克、大炮、重机枪,这些冷冰冰的新式武器,都是我们望尘莫及的。科技能够决定文明的上限,我们虽缺少资金投入科技,但可以靠文科先提高下限。那时候,到底谁更文明就说不准了。”

范源濂说:“咱们还有李谕这种科学巨子。”

李谕说:“科学不完全是科技,科技这种硬实力的追赶不是短时间能做到,我只能尽力减小一点差距,然后积累人才,等待和平时代再奋力追赶。”

范源濂认同李谕的做法:“列强的崛起离不开教育,大不了先付出一代人埋头其中。”

李谕心想,就民国军阀混战的乱象,至少得先白白付出两代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