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6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 第一百零五章 希尔伯特

第一百零五章 希尔伯特(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一天下来,学生也都听明白了,但希尔伯特还是没有彻底搞懂。急的几名学生都开始上去给希尔伯特讲了起来。

——反正学生们都习惯了,这个时代的西方大学讲究自由讨论,希尔伯特也没啥架子,有问题一定要搞懂。

他的学生以前有了新思想时就经常要给他讲解,当希尔伯特和其他学生坐在台下一起听课时,其他学生都明白了,他往往还搞不懂。

然后学生就要满头大汗给他继续讲,一直到他听明白。

就挺有意思的。

真的就是“吃脑子”,想学数学的确非常非常看智商。

一般搞数学的人脑子都超级超级快,寻常人根本追不上他们的思维,但希尔伯特却恰恰相反,他脑子挺慢的……

甚至敢说同样的问题,如果高斯能用一天解决,希尔伯特最少要十天。

不过希尔伯特的优点并不在这,希尔伯特虽然脑子慢,理解东西也慢,但是一旦某样数学新思想让他理解了,他就能够研究得非常非常深入、拓展得非常非常广博。

这是他独有的本事。要不人家能成为二十世纪初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自然不是徒有虚名。

在几个同学连翻讲解后,希尔伯特终于一拍大腿:“我懂了!”

做个不恰当的比喻,有点像曾国藩,都是脑子不太快,但是掌握之后就很厉害的那种人。

不是说曾经曾国藩背《岳阳楼记》,连梁上的小偷都背下来了,他还没背熟,气得小偷从梁上窜下来给他背了一遍“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从头背到尾,然后开门扬长而去,还不忘嘲讽一句:“蠢货!呸!还读书呢?干脆回家放牛去吧!”

两人情况确实有那么一点类似……

瑞典的科赫和意大利的皮尔诺看完论文早早就写好了审评意见寄到瑞典皇家科学院之时,希尔伯特教授才刚看完分形部分,他正艰难研究混沌理论中的“鲤鱼效应”哪!(论文中李谕尚且用的还是“蚁穴效应”。)

一直到几天后他要上课时,还没彻底研究明白,只好在课堂上和自己数学系的学生一起研究这个问题。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