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6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重生之政道风流 > 第二百二十四章 人事微调

第二百二十四章 人事微调(第1 / 7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秘书马上拿起电话,拨通祁玉民和兰超华秘书的电话。

祁玉民的秘书有点兴致不高,能够给大领导做秘书的,绝对都是聪明人,他得考虑自己的政治前途,跟着陆政东,有没有更大的发展,是他们抉择的最重要考量。如果前途明朗,他们愿意做出短期的牺牲。像这一次,如果祁玉民当上了省长,那比当副书记的秘书,不知道风光多少倍。前途那是大大的有。两三年就上去了,最少是副厅级。

如果情况不太明朗,看不出是福还是祸,他们就宁愿选择按兵不动,坐以待变。

不一会儿,祁玉民就和兰超华一前一后,赶到了陆政东的办公室。

其实祁玉民刚才还在外面,在团省委视察工作。虽然省委常委还没有进行新的分工,但詹继东调走,这一摊的工作他得暂时兼着,接到陆政东要召见的电话,他连忙中断了视察,从团省委的办公地点赶了回来。

ps:看《重生之政道风流》背后的独家故事,听你们对小说的更多建议,关注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dd即可),悄悄告诉我吧!

看望不多的数位老干部,用了几乎一上午的时间。晚上的贝湖新闻里一播放,经过记者们的剪辑,还真是那么回事。老干部们个个笑容满面,握着陆政东的手,相谈甚欢。

向光明提的那些尖锐的问题,一句也没有播出。谁都明白,那些问题可以私下里议论,但是,不能作为新闻堂而皇之地播出的。那些都是社会的阴暗面,我们现在的新闻节目,说是要尊重客观事实,说实话,但是,说实话是有风险的。那些编辑、记者们,也要吃饭,他们知道这样的阴暗面如果播出,万一弄得哪个领导不高兴了,他们的饭碗就砸了。所以新闻节目,从中央台到地方台,都有一个通病,就是国内喜事多多,好事连连。外国的霉事多多,问题多多。比较起来,我们是风景这边独好,外国是水深火热。报喜不报忧,是一贯的作风。好在现在有互联网了,大家可以在互联网上,看到一些真实的情况。所以有的人说怪话,说现在有两个世界,一个是新闻联播中的,在哪里,所有的国人都是幸福的。一个是在网络上,在那里,会发现另一个不同于新闻的世界,在陆政东看来,这两者之间都有所偏颇,想要全面真实。应该是对两者都能够有准确的掌握才能做出自己的判断。

而对于向光明和周恒来讲。向光明虽然爱放炮。看似影响到了现在当权的领导班子的工作,实际上影响有限,而口口声声说不影响现在班子的正常工作的周恒,实际上干涉得最深。

因为干部人事就是最重要,最深刻的工作,周恒在这上面有想法,还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的?

祁玉民肩宽背厚,头显得比一般人要大一些,一看就是一脸福相。

比起一般人,他也确实算是够幸运的,他出生的西南一个小县城里的干部家庭,父亲是军人出身,解放战争的时候,参加过大决战战役,当过副团长。全国解放的时候,他留在了地方上工作,解放后当了县委书记。他母亲是县教育局的副局长,在县里,这是令人羡慕的干部家庭。

文革爆发之前,祁玉民的父亲已经是一个地级市的市长了。文革中祁玉民的父亲受到了冲击,被下放农场劳动改造。祁玉民中学毕业后,就到一个军垦农场,做了知青。那个农场的厂长和祁玉民的父亲是一个部队的战友。所以,祁玉民即使在最困难的日子里,也有贵人关照。

当然在副省级干部提拔任用的问题,这方面陆政东心里有些谱。只是这方面只有建议权,没有决定权,最终的权力都在中组部。他们说谁上谁才能上,这不是陆政东主要考虑的,陆政东现在考虑的是,在省级领导干部调整的同时,必然要对全省的厅级干部进行一次小的变动。

比如谁当厅长,谁当市委书记、市长,这项工作需要现在就开始做了,要不然中*央关于副省级的名单下来后。就有些措手不及。有的干部要提拔成副省级,他们留下的空缺。要有人去填补。有的干部在一个地方工作的时间太长了,需要调整一下岗位。

这样的事情还是要和祁玉民和组织部长兰超华讨论一下。本来这样重大的事情,要开省委常委会集体研究决定。但是,上会研究,总得有个方案吧,不能十几个人,个个都当家。做省委*书记的,最重要的权力就是用人权。说白了,就是提名权。在一个省里,只有省委*书记才能提名谁当市委书记,谁当厅长、市长。其他的省委常委,只能有建议权。至于他们的建议省委*书记听不听,那要看省委*书记斟酌的结果了。

省委*书记是班长,最关键的,就是体现在这个地方。就是省长,也不能对省委*书记提出挑战。

陆政东明白,只要抓住了用人这个牛鼻子,自己就是名符其实的一把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