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6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楚风 > 第十三章 虚虚实实真真假庙堂之上起纷争

第十三章 虚虚实实真真假庙堂之上起纷争(第3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东出洛阳,必经韩国宜阳,宜阳八里之城,带甲十万,粮食堆积如山,可以食用数年。韩国地方千里,北有巩、洛、成皋那样的坚固的地方,西有宜阳、常阪那样的险要,东有宛、穰、洧水,南有陵山。方圆千里,精兵数十万。天下精良武器都出自韩国。溪子、少府、时力、距来等弓,能够射出六百步之远;韩国的剑戟都出自冥山、棠溪、墨阳、合伯,邓师、宛冯、龙渊、大阿等宝剑都能够砍断牛马,刺中鹄雁,击溃强敌;至于盔甲、盾牌、皮靴、护具,无不具备。凭韩军的勇猛,武器的精良,完全能够以一当百。

我大军东出函谷。兵力少,杯水车薪不足以成事。兵力多,必然造成后方空虚,近来斥候密报,蜀国国相陈庄夫妇,经楚国秘密东行,联络东方诸国。此间肯定有不可告人的秘密。我大秦不可不防。

若我大军与韩国形成胶着,魏国乘势来犯,我将如何应对?‘魏武卒’天下劲旅,当年吴起凭借五万河西军的魏武卒,大战我秦军五十万主力,历经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不分胜负。我秦军的尸骨至今残留在河西啊?”。张仪声情并茂的演讲,不愧为战国最为出色的纵横家。

一下子将朝堂之上的风气扭转。

秦武王一看局势瞬间形成了一边倒,赶紧说道:

一切行动,都需要听后指令,万万不可擅自行动。知道吗?”夫人说这话的时候,站在自己面前的仿佛已经不再是自己的女儿,而是一个真正的墨者,一个面对死亡连脚后跟,都不会往回挪动半步的墨者。

与此同时,一场关乎中国历史发展走向的辩论,在秦国的朝堂之上展开。关于是否进军中原夺取周王朝统治权的辩论!双方各持己见,一时之间难以权衡,秦武王嬴荡端坐在朝堂之上,仔细听取着各方的意见。

张仪率先走出,这位‘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师’的前朝重臣。等到了新朝代,已经觉察到了风向,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当初自己听信宣太后的许诺,期望能够使公子赢稷登基,怎奈何,未能如愿,但却在秦武王嬴荡的心里留下了,极大的阴影。而今新主登基,张仪想着如何能够立功赢得武王的宠幸,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

“大王!周德虽衰,天命未改!今日进兵中原夺取周王室的天下,臣下以为万万不可?”张仪说道。

“张子,好口才,寡人钦佩之至,你且退下休息,”说话之间秦武王嬴荡,站起身来,这个高大帅气的秦国新君,原以为孔武有力之人,皆是满目丑陋之辈,未曾想,还有如此英俊潇洒的君王。

嬴荡看着张仪进入朝班站住,缓缓的开口说道:

“寡人生平有个小小的愿望,希望能够坐着车子,经过三川,到达大周的都城洛阳,去看一看九鼎的模样,就算是死,也是心甘情愿啊!”说着不无感慨的看着大殿之下的众位臣工。

这大殿之中的人,皆是人中龙凤,人精中的人精,一下听出了,秦武王嬴荡的弦外之音。

“啊哦!张子,寡人听说你在先王时期,就曾经不断地鼓动先王,东出函谷,‘挟天子以令诸侯’,与司马错将军争得面红耳赤。今日为何,却唱起了反调”。秦武王自来不喜欢张仪,这一派的纵横家,手无缚鸡之力,文不能写出锦绣文章,武不能上马杀敌,整日里就知道在君王身边,嚼舌根子,拿着自己的观点鼓动怂恿君王,还美其名曰;献言献策。

“大王,此一时彼一时也,先王在时,东方诸国相互征伐,无暇西顾,我大秦国力也无法与今日相提并论,东出函谷,‘挟天子以令诸侯’是当时的最佳选择。

当年齐桓公之所以能成霸业,皆因为管仲所提出的‘尊王攘夷’的策略,借助周天子的权威来震慑和威服诸侯,并帮助天子树立威望打击不臣服的四夷。

而今列国之中,我秦国一家独大,东方诸国为求自保,相互抱团,形成合纵之势。已有先例。

而今若是我大秦主力东出函谷,兵进中原,势必会引起东方诸国的恐慌,生死存亡之际,再次走向‘合纵’,我大秦帝国,多年以来苦心经营的‘连横’之策,必将毁于一旦。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