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6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五代十国往事 > 五代十国往事 第201章 朱温南征

五代十国往事 第201章 朱温南征(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大规模涌入,只会引起收留方的疑虑,其结果如果不是鸠占鹊巢,就是羊入虎口。

后来,杨行密的继任者杀了赵匡凝,而赵匡明则在蜀地得以善终。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历史故事不会重复,但历史规律会一再重演。

伟大领袖对朱温的评语一针见血、深入骨髓,“与曹操略同”,朱温全方位地致敬曹操。

曹操当年灭了荆州刘表,平定荆襄之地之后,立刻顺流东下,对孙权发动了攻击,打响了着名的“赤壁之战”,并一败涂地,从此不敢图江南

事实是,赵匡凝脚踩朱温和杨行密两只船,一方面借用履行藩镇缴纳贡赋义务之名,光明正大地向朱温交“保护费”,朱温则在朝堂上盛赞赵匡凝的忠君之举,上表朝廷给赵匡凝同志加官进爵,以示嘉奖,这就是他与朱温之间的默契另一方面,赵匡凝东结淮南,与杨行密眉来眼去。

而赵匡凝所处的襄州忠义军,是重要的战略要地,于是他也成为朱温与杨行密争相拉拢的对象,也得以在两位大佬之间左右逢源。

我个人对他唯一的好感就是他的“藏书家”身份,赵匡凝喜欢藏书不知道是否也喜欢读,藏书数千卷,当他撤离襄州的时候,曾放了一把大火,焚烧军政总部,却没有把这些书籍付之一炬,杨师厚入城之后,将数千卷藏书转移到了汴州。

无论如何,杨行密对赵匡凝表现出了应有的宽容和大度,毕竟雄才大略的杨行密也要为世人做出表率,于是厚待赵匡凝。

其弟赵匡明当初也打算东奔杨行密,他的儿子赵承规以诸葛亮兄弟的故事劝谏,说诸葛亮与其兄诸葛瑾分事二国,千古流传,如今我们如果全奔淮南,只恐怕淮南生疑。

赵匡明恍然大悟,于是改道西上,最终投奔了西川王建。

赵氏兄弟不是强行致敬诸葛兄弟,而是出于现实的考量。因为朱温与赵匡凝的实力相差悬殊,赵匡凝败得干脆且迅速,实力尚存,犹不失军心民意而赵匡明更是未战而遁,实力虽然弱小,但得以全部保存。

再来看淮南集团内部的情况:杨行密的实力原本不如朱温,近期又遭削弱田頵、安仁义、朱延寿叛乱李神福、台蒙病死杨行密已经染病,身体情况欠佳仅两个月之后就病逝了杨行密诸子皆不成器,后继无人。

在这种情况下,赵氏兄弟成建制涌入淮南,说是避难,万一……晁盖等人就是借躲避“劫生辰纲”之难而火并王伦,抢了梁山。

赵承规当然没有机会拜读水浒传,但他既知诸葛兄弟,也就该知道袁绍的两个儿子:袁尚、袁熙投奔辽东公孙康的故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