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6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姬唐 > 第四百五十九章 前奏!

第四百五十九章 前奏!(第2 / 6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这,才是大唐水师舰队能在他们回来后迅速组建的原因,不然,这个时间至少得延长数十年之久。”

郭孝恪面色凝重,之前他以为是朝廷大力支持的结果,这才让水师快速发展。但当苏烈说完之后他明白了。

如若没有远航水师舰队的骨干人员进入水师,现在的水师就是个空架子,能在近海航行就不错,远海根本就不用想。

一旦这些人损失惨重,大唐没有十年之功根本不可能重建水师。

突然,他目光一凝,看向苏烈,深吸一口气道:“这,难道就是姬松宁愿有所伤亡,也要打这一战的原因?”

刚开始郭孝恪还不以为意,在他想来不就是在海上抢夺利益吗,只要船大人多,谁不会啊?

但当苏烈讲到此次海战和西域的思路联系到一起,彻底分析了这场大战的由来。特别是这场战争的意义,以及对大唐将来的影响,他彻底沉默了。

大唐这几年到底发生了什么?自己怎么有种被时代抛弃的感觉?

苏烈没有在意郭孝恪的神色,因为在当初郕公为自己讲解的时候,自己连此时的郭孝恪都不如。

“战船不同于其他战争武器,他的建造周期长,工艺之复杂,技术难度之高,没有一个庞大的上下链条,是不可能建造出巨大的战舰的。所以,战舰的多寡,性能之强弱,就是决定一个国家实力的最好体现。”

明白了,这下全明白了!

“不错!”

“没有强大的国力,根本就支撑不起这样的建造。”

“并且水师将士基本都读过一些书,因为没有一定的基础,他们可能连船都不会操作,更别提在海上辨别方向,测定风速,指引航线了。”

苏烈深吸一口气,道:“如若没有数十年的积累根本不可能建造出庞大的,能在深海航行的舰队。这还是大唐有郕公在,要是放在一些国家,没有百年积累海上航行的经验积累,不可能形成强大的战力。”

“郕公高瞻远瞩,在十多年前,在众人不解,甚至骂他傻的时候,他却派出最得意的三个弟子南下造船。并且在造船成功后横渡大洋,遥遥数万里海域,历经十年,这才九死一生回到大唐。”

他看着郭孝恪道:“而随船的数千将士和各类的船上人员,也是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锻炼出了一身傲人的,能纵横海上的本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