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6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 第384节:第一百六十章 一个标杆(1)

第384节:第一百六十章 一个标杆(1)(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江南这边,一亩收两石算是白瞎了,正常是均产三石到四石,最高产的记录,似乎是有六石以上,到八石左右。

也就是一亩地千把斤的产量了,这收成在后世不足为奇,但后世是农药化肥等现代工业产成拼命往地里扫呼,这才有千斤以上的产量。

这个年头,上点塘泥,平时锄锄草,一年有两到三次收成,换了别的地方,哪有这个可能?

所以中国的经济中心,就是从唐宋之交,开始南移,一直到千年之后,经济中心仍然是在南方了。

第一百六十章一个标杆

按理说,原本是“江南熟,天下足。”

意思就是,江南收获了,天下粮食就自然充足,不必再复担心。

但现在的情形却是已经换成了“湖广熟,天下足。”

倒不是江南的地变少了,或是不再肥沃了。[

论起土地肥沃的程度,全天下十几个布政使司,哪一省也不如江南。土地肥沃,要紧的就是河道沟渠纵横,水网密布。

这样的地利是别省无法比的,水网密,就说明浇灌容易,水利好,更要紧的就是河道多,河道一多,淤泥就多,从河底挖上来的塘泥,和后世的化肥相比也差不到哪儿去了。水足,肥料足,不高产才奇怪了。

再者北方诸省这几年的麻烦,无非就是天冷而旱,越冬的小麦被干死和冻死,造成几乎绝收的悲惨结局。

南方天没那么冷,越冬时还有雪,作物被雪覆盖,根本不可能减产或绝收。而雨水足,雪也下的多,顺带还杀了虫。

北边一亩地能收一石半是正常,超过两石就是高产。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