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6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迷踪谍影 > 第七百八十一章 武汉空战

第七百八十一章 武汉空战(第2 / 6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果然,29日下午,日本28架轰炸机在18架战斗机的护航下,气势汹汹地来到武汉上空,却一头扎进了伊15、伊16战斗机早已编织好的大网里。

伊15依靠突出的机动性,与日本护航战斗机缠斗,伊16则施展开速度优势,上蹿下冲,狼入羊群一样撕咬着日本轰炸机。

一架架日本飞机拉着长烟从空中坠下。最后双方战损比是36比5,创造了中日开战以来最大的空战战果。

在日本航空兵的口中,苏联志愿飞行员被称为“暴徒”,他们吃足了这些“暴徒”的苦头。

而此时出现在武汉上空的,正是这些勇敢的“暴徒”们!

伊15是双翼机,飞行稳定,转向盘旋性能优异,缺点是飞行速度较慢。而伊16是单翼机,飞行速度快,俯冲、爬升性能出色,不足之处是操纵没有那么灵活。

面对它们的主要对手是日本的九六式,这两种战斗机分别在机动性和速度上大占优势,二者又刚好形成互补,在历次的空战中,苏联飞行员利用双机配合的战术,战果显著。

而苏联为中国提供的轰炸机,则是图波列夫设计局设计,外号为“喀秋莎”的斯勃快速轰炸机。

它以轰炸机的面目出现,其速度甚至比日本九六式战斗机还要快,单凭速度就能摆脱日本飞机的追击。

随着苏联援助的大批到达,到1938年2月,中国各战场的空军已有390架作战飞机,其中主要是苏制飞机。

12架日本双翼战斗机飞临武汉上空,8架苏联飞机和1架中国飞机迅速起飞拦截。

日本人一开火,一架苏联飞机就垂直俯冲脱离危险,日本人紧紧追赶着一直向下,苏联飞机突然来一个垂直翻滚,再次脱离,然后猛然对着日本飞机开火。

再加上大批的苏联援华志愿飞行员,中国空军的主力防空力量,实际上已经由苏联志愿航空队承担。

南京沦陷后,中国的空中力量大部分配置在华中地区的机场,武汉因为战略位置突出,集中了三分之一的战机,超过一百架。

随着苏联飞机和飞行员的到来,天空的局势开始发生逆转。

在中苏两方的共同协商和配合下,他们联手在武汉上空上演了一出好戏。

4月28日,几十架战机先后起飞,故意低空飞过武汉,做出大规模调动的假象。当晚,这些飞机又悄悄地返回了各自的机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